美专家:海洋搜索应“争分夺秒”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21 17:4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洛杉矶3月20日电(记者 郭爽)随着澳大利亚宣布在南印度洋海面发现了“极可能”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的物体,多国飞机、舰船正驶向该海域展开搜索。对此,曾参与搜索法航447航班残骸的美国专家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在海洋搜索客机难度大,要考虑多种因素,目前最关键是要“争分夺秒”,尽早找到和确认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的第一批碎片。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首席工程师迈克尔·珀塞尔曾在法航447航班空难事件中参与过数月搜寻工作。他认为,一旦确定了疑似物体为马航失联客机残骸,则需要尽快确定飞机坠入海洋的位置,而这并不容易,因为找到的残骸可能已经与飞机坠海点相距数十到数百公里。

珀塞尔说,相关分析工作需要了解这片海域的洋流、风速、海浪等多方面情况,由于上述数据难以掌握,测算坠海点和客机残骸位置可能需要基于过去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际上非常困难。

珀塞尔在给新华社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定位工作中可能需要使用拖曳式声波定位仪,监测飞机上的飞行记录仪(即“黑匣子”)声波发射器的声音,当然这必须赶在声波发射器电量耗尽之前。接下来就是更全面地分析撞击点,确定水下搜索范围,制定相应计划。

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海洋学家卢卡·琴图廖尼在给新华社记者的电子邮件中也提到,现在需要尽早找到和确认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的第一批碎片,如果这个时间拖得越久,测算的难度将越大,准确度也会越低,搜索的范围也将随之扩大。

琴图廖尼说,确定落海点需依据大量数据,比如依据漂移物测算的气流、洋流数据,探空气球探测的气象数据,卫星提供的风速和大气压数据、海平面数据、海面温度和雨量数据,甚至过往商船的观测数据等等。

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机模拟,可以分析出飞机落海时的海洋和大气状况,以更准确定位失联客机。一旦确定了最可能的撞击地点,还需使用水下机器人等工具实施进一步的搜寻工作。

责任编辑: 薛源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