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这样的信息:我国将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 在甘肃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义务教育在2011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后,发展目标已转向了县域内的均衡发展。 何为均衡发展?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城乡学生能够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在甘肃省,各地都已经迈出了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办学条件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等,所有努力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硬件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经之路 3月12日下午,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嘉峪关市文殊镇河口小学的教室。 这所小学只有31名学生,是嘉峪关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后保留的一个教学点。学校不大、学生不多,但是在撤点并校的过程中,这所小学依然保留了下来。 理由很简单,“河口小学离镇上较远,撤点之后将会造成孩子们上学不便。而且学校离嘉峪关市新修的火车站很近,将来这里的生源还有增多的可能,所以选择了保留。”嘉峪关市教育局副局长孙维平这样说。 虽说学校规模不大,但是嘉峪关市对教学点的投入却一点也不含糊。去年该市投入220万元改造加固了学校教学楼,给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可以实现多媒体授课的电子白板,还为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等设施。 记者走进五年级的教室,干净的木地板,浅绿色的墙面,让整个教室显得温馨整洁。贾亚丽刚刚送完孩子走出校门,她告诉记者:“河口小学自从去年进行改造后,学校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孩子在家门口上学,我们做家长的省事放心。” 河口小学的变化,来源于嘉峪关市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仅2013年,嘉峪关市就投入资金2480万元,专门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改造及设备的购置。 提升硬件标准是甘肃省各地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迈出的第一步,近年来,全省各地都在大力投入资金,努力改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面貌。 在金塔县,金塔三中是一道风景。占地350亩的校园,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餐厅等设施齐全,来自附近7个乡镇的初中学生都在这里上课。 这是金塔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新成立的一所学校。在此之前,各乡镇都有初中,但是规模不大,办学条件和县城的学校无法相提并论。 2007年,金塔县在县城附近新建了金塔三中,辐射范围为学校附近7个乡镇。如今,这所农村初中有3300多名学生,实验室、微机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长向贵春说:“以前孩子们在镇上上学的时候,学校设施、师资都跟不上。现在三中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初中,办学条件可以和城市学校媲美。” 不仅仅是金塔三中,金塔县近年来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0%的建筑都是近年来新建的。在金塔县所做的统计中,全县所有的初中和小学的校舍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所、装备和图书等方面都100%达标。 师资优化“软实力”成为发展驱动力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硬件达标还远远不够,师资均衡才是关键。 为了解决农村学校师资薄弱的问题,甘肃省很多县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城乡教师换岗交流的方式,为农村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蒲建军是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的语文教师。这学期一开学,他与嘉峪关市峪泉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互换了工作岗位。峪泉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很喜欢这位城里来的老师,上课下课都爱围着他提问题。而蒲建军也在这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小学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除了带自己班的课,我还会通过公开课与这里的老师交流,和他们分享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在嘉峪关市,2013年共有62名像蒲建军一样的交流教师,他们在城乡学校之间流动,让城里老师下乡“传经送宝”,让农村老师进城“补养充电”。 城乡间教师的交流也在全省多地进行着。金塔县为教师交流划出“硬杠杠”:新招录的教师必须先到农村学校任教,5年内不得调入城区学校工作;城区学校要选派45岁以下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到农村学校支教,支教期为2年。 临泽县则开展大规模教师交流,仅2013年交流人数就达到358人,交流比例达全县教师的19.1%。此外,该县还在职称评聘方面给予农村教师倾斜,用制度把优秀人才留在农村。 在教师交流的同时,联盟教学的方式也成为甘肃省多县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达成的共识。 金塔四中与金塔三中、金塔二中同属一个教学联盟,三校学校管理同步、教师校长双向交流、教学活动也进行统筹安排,在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中,三所学校是一个“共荣体”,牵头学校不仅要做好自身,还要帮助其他学校共同发展。 金塔四中英语老师骆梅香认为自己处在一个大集体中,不仅在自己学校从事教学,还定期与二中、三中的老师进行交流,“在联盟学校的交流中,我可以遇到不同的学生,可以与更多的老师碰撞想法,这对于教师的成长很有利。” 在嘉峪关市、临泽县,在兰州市的城关区、安宁区,学校联盟的方法都在被实践,传统的优质校不再“独善其身”,薄弱校也不再“孤军奋战”,联盟正在发挥着力量,达到教育均衡中的“填谷”作用。 均衡发展不断探索与初尝收获 今年4月,甘肃省的嘉峪关市、兰州市安宁区等10个市县将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督导评估。此外,包括兰州市城关区、敦煌市在内的10个县区也将于下半年分别接受省级和国家级督导评估,这意味着甘肃省近四分之一的县市今年年内将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国检”。 教育领域的改革并不是一项能“立竿见影”的工作,但是从各地教育工作中释放出的一些信息可以看出教育均衡化带来的初步成效。 嘉峪关市教育局近两年把生源的流动作为教育均衡化的一项“指征”。 嘉峪关市六中是一所企业移交学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之前,这所学校教学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许多片区内的学生舍近求远地跑到其他学校就读。 对于这样一所相对薄弱的初中,嘉峪关市采取的软、硬件提升“双管齐下”的方法,拆旧楼建新楼、补充年轻教师激发办学活力。有数据显示,该校2002年至2008年补充教师12人,但在2009年至2013年的4年时间就新进教师31名。 逐渐地,这所全新的学校吸引了附近家长的眼光,开始有家长来学校参观。慢慢地,有学生转学回来。据统计,该校近两年共有176名学生回流,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增加。 “从学生的流动,可以看出薄弱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带来的变化。”嘉峪关市教育局局长杨录祥说。 在对教育质量的检测中,均衡发展的成效也初步显现。 金塔三中2007年由7个乡镇的初中整合而成。在合并前,每个乡镇能够考入高中的学生大约在30人左右,在中考成绩方面,城区学生更占优势。7校合并后,金塔三中近几年每年考入高中的人数都在400人左右,最高时达到490人。据该校校长向贵春介绍:“现在金塔三中的中考成绩在酒泉市排名第一,而且各学科的教学水平都有大幅提升,这样成果得益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虽然效果初现,但是甘肃省各地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仍在进行。张掖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新旭告诉记者:“义务教育均衡化必须要按照各地实际实施,在同一个市,各县区的做法都不能‘复制’,符合老百姓对教育的需要是均衡化的基本出发点。”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省内不同县区的做法都不尽相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李欣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