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怡:中欧合作将向世界释放更多正能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28 11:3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专访:中欧合作将向世界释放更多正能量
——访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

    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28日电(记者姜岩)“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欧将全方位推进中欧合作,必将成为中欧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可以肯定地讲,中欧合作全面升级将在世界范围释放正能量和影响力,”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应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31日至4月1日访问欧盟总部。谈到欧方对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的期待,她说,欧盟各方非常重视,给予极高的期待。概括地讲,“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关键词,也将是习近平主席访问欧盟总部的一个关键词。

    杨燕怡说,当前,世界经历深刻复杂变化,中欧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欧盟在实施“欧洲2020战略”。双方战略规划虽不尽一致,但有不少相同之处。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欧盟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智能、可持续和包容型经济发展。

    她强调,中欧作为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如何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密切合作关系、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分享彼此发展和改革机遇,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进步,是双方共同面对并在努力回答的课题。

    杨燕怡认为,中欧建交近40年来,双方关系取得显著进展。在年度领导人会晤战略引领下,双方通过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三大平台,增进相互了解,保持关系总体稳定向前发展;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给中欧各自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惠及欧盟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双方围绕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的对话、沟通和协调,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于中欧全方位和战略合作的加强对各自发展和世界产生的影响,杨燕怡说,政治上,中国和欧盟都是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都是在全球治理层面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力量之一,都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责任。双方就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加强对话沟通,如投资、金融、环境、气候变化、维护能源和粮食安全、网络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军控和防扩散、反海盗等,有利于切实有效、协调一致地应对全球性紧迫挑战,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经济上,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保持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每年贸易额接近5000亿欧元,二者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球经济总量三分之一。中欧双方把欧洲科技创新等优势同中国广阔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加强深化经贸关系,以及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城镇一体化方面的合作,积极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并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双方自贸协定,不仅将为各自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将有利于促进整个世界经济复苏,也有利于塑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

    人文领域,中欧人口之和超过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扩大双方民间交往以及加强立法机构和政党的交流,对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进中欧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对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和交流具有积极意义。欧盟一体化的宗旨之一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向来主张“和而不同”,双方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本着平等、开放、包容的精神,扩大人文交流与对话,增进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互信,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文明的包容性,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杨燕怡说:“在此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将传递中国重视欧洲、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致力于深化中欧关系的强烈信号,为新形势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指明方向,赋予新的战略内涵。”

    “可以预期,中欧领导人将努力推动双方发展战略深度对接。这包括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新型城镇化、互联互通等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推动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共同反对保护主义;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交流经验,互学互鉴;加强双方人文交流,推动东西方文明包容互鉴;在关系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共同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面发展。”

    杨燕怡最后强调,习近平主席此访一是将为中欧关系“定方向”,推动中欧关系朝着成熟稳定、互利共赢、包容互鉴方向发展。二是将为中欧合作“提速度”,在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投资等领域拓展新增长点。三是将推动中欧关系的战略性“上水平”,加强双方在重大问题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刘笑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