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4月2日电(记者邹欣媛)清明节前夕,记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几家公墓走访发现,传统墓区内祭祀人群熙熙攘攘,而绿色、节地的生态墓区却冷冷清清。“生态墓”推行多年,目前仍然遭遇大众冷落,“不体面”“葬不起”的观念让绿色殡葬陷入长期“难叫座”的尴尬。 记者在银川市松鹤陵园看到,占整个陵园墓位的30%生态墓墓位绝大多数未售出,祭扫的人相比传统墓区少很多。同样在银川市福寿陵园,200个占地面积很小的低价生态墓整齐排列、松柏环绕,但这个区域三年来仅售出十余座。 松鹤陵园行政部副总经理曹洪兵告诉记者,从生态面积上来说,预留的生态墓区面积已经达到整个墓区开发面积的23%,但目前大众大多关注陵园的生态,而对“生态墓”态度冷淡。 “生态墓涉及卧式墓和树葬等形式,因为价位低,而且国家有殡葬的惠民政策,目前享受惠民政策的帮扶人群等是最大的消费群体。除此之外,大部分选择‘生态墓’的家庭是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迫于无奈,持绿色节地环保这种超前理念来消费的人少之又少。”曹洪兵说。 问及不愿意选择生态墓的原因,一些市民表示,生态墓地确实有绿色、环保、节地的诸多好处,但传统墓地因为价钱更贵、看着气派,让老人走得体面,让别人觉得子女孝顺。 而且一些“生态墓”墓区禁止祭祀时烧纸放炮,一些市民目前难以接受。记者看到,在陵园内,虽然部分市民已经通过敬献鲜花的方式来表达哀思,但大部分人还是要烧纸、放炮,园内空气并不“生态环保”。 “针对这种传统的祭祀形式,我们陵园只能通过宣传、出售鲜花等方式,来逐步引领大众改变观念,不能通过强硬措施来控制。这也是生态墓区遇冷的原因之一。”曹洪兵说。 低价生态墓虽遭冷落,但绿色殡葬作为一种祭祀趋势,部分陵园负责人还是表示要坚持这一殡葬理念。松鹤陵园董事长吴志明说,他们将继续推广生态墓葬,要想让百姓接受生态葬方式,陵园考虑合理规划生态墓区,尽可能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墓穴,为百姓提供多样化的生态葬选择。 “其实,大家心里明白对亲人的纪念是不应该用‘消费’来衡量的,如何能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还需要时间。”市民顾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