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村庄“股改” 七成承包地流转 自然村均完成整治 无锡乡村正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目前已有62%的村级经济完成股份制改革,72%的家庭承包耕地完成流转,100%的自然村完成环境整治,城乡发展一体化步入新境界。 “加快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促进村集体资产规范化运作,是促进村级经济保值增值,加速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据无锡市委农办人士介绍,在这项改革中,该市不少村厘清了村委办公楼、厂房等集体资产,按年龄、工作年限等明确股权到村民,并加快参与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园区、超市等配套项目建设,使村集体资产得以保值增值。滨湖区太湖街道万科社区进行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后,抓住太湖新城建设契机,依托原来的集体资产在硕放工业园内购买130亩土地建厂房租给20多家企业,又与南桥、锡铁巷社区一起投资1.35亿元在太湖新城共同建设6万平方米华润万家超市项目。如今,该社区村级收入已增至1000万元,较10年前增加了约10倍。 村级经济股份制改革后,“抱团发展”成为方向。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成立了村级经济股份合作联社,11个村“股改”后,将经营性净资产共1亿多元交予合作联社进行项目运作,一些可用土地资源较少的村由此也获得稳定收益。滨湖区蠡湖街道和景丽东苑社区、长桥社区、陈庄社区共同出资建设近5万平方米的景丽东苑社区配套用房,预计建成达效后可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据统计,目前无锡市已有约62%的村进行股份制改革,76%的农民拥有集体经济股权,去年发放股权分配3.74亿元。 走进无锡市锡山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只见一株株小蝴蝶兰在由设施控制温湿度的大棚内生机勃勃。园区负责人介绍,这里3000亩土地都由锡北镇等农民耕地流转而来,现在小蝴蝶兰等高档花卉销路还不错,亩均产值可达20万元。而在该市惠山都市农业园,连片6000亩的水稻田全部格田成方。“这里由4个专业合作社承包连片种植,有利于提高种植水准和优良品种、高效农业装备的覆盖面。”惠山区农林局人士介绍,去年这里水稻亩产高达1600斤。 人均耕地不到0.4亩的无锡市,近年来通过租赁、转包、入股、转让、互换等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让有技术、有经营能力的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至去年,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达到82.2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72%。 家庭承包耕地的大规模流转,为品牌农业发展创造了空间。在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下,无锡市涌现了隆元大米、阳羡茶叶、马山杨梅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目前规模以上农业园区亩均产值达到1.45万元,部分园区亩均效益达到1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2012年伊始,无锡市积极推进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加快打造花园城市和美丽乡村。截至去年底,全市9079个自然村全部完成环境整治,实现了市域全覆盖。市建设局负责人表示,这是无锡有史以来农村环境面貌的根本性变革。不仅全市所有规划布点村庄都达到省二星级康居乡村以上标准,而且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和“江苏最美乡村”的数量均位列全省第一。 去年12月中旬,江苏省住建厅牵头组成的考核组随机抽查了无锡市60多个自然村,对无锡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在苏南五市中,无锡市村庄基础设施完善率位居前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列全省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