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建立政府、社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基层共治模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04 10:31 来源: 安徽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铜陵市发挥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平台作用,探索枢纽式管理服务模式,对社区“草根”组织实行备案管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由“政府单独治理”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今年初,经民政部综合评审,该市被确认为首批“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之一。 

  近年来,铜陵市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为突破口,将一些“微观层面”的社会性、服务型和公益性服务职能,逐步转移给社会组织,推动其发挥社会作用,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截至目前,该市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521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302家,每万人平均拥有社会组织9.7个,各类社会组织从业人员3017人,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较广、功能较强的社会组织体系。

  探索培育扶持新举措,搭建政社合作平台。2012年,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去年继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领域,共安排购买项目32个,涉及26个部门和单位,投入购买资金800余万元。通过两年的试点,现已初步建立起具有铜陵特色的以“政府立项、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社会运作、绩效评估”为主要模式的购买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为社会组织与政府间的合作共赢搭建了有效平台。

  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建设,该市去年建成的“社会组织培育中心”项目,投资298万元,建设规模1400平方米,采取“政府资金支持、民间力量参与、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公众监督、社会民众受益”的运营模式,可为50余家入驻中心的公益组织提供场地支持、能力建设、公益宣传等免费服务。

  推进政社分开,拓展社会组织发展空间。该市出台《铜陵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明确将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行业管理和协调、专业技术服务、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和技术性事务等五个大方面、49类260个小项政府职能转移事项,以购买、委托等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实行费随事走,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短评】

  铜陵推行枢纽式管理,培育草根型组织,通过体制创新,率先建立起政府、社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共治模式,经验值得借鉴。发展好社会组织,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为政府和社会互动增加“润滑剂”,为社会矛盾化解增加“分解剂”。要促进社会组织发挥本质功能,进一步规范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推进契约化管理。由社会管理真正转型为社会治理,既是各级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 卢静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