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主持召开吉林省政府2014年第4次常务会议,研究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建议交办会精神及2014年建议提案办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等工作。 会议指出,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接受人大监督的有效形式。要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承办单位责任,强化协调,完善机制,抓好跟踪督办,提高工作效率、办理质量,努力使人大代表满意。 会议强调,结核病防治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大事,是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的重要内容。要着力加强全省结核病防治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大投入,搞好防控能力建设,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升级改造,促进资源整合共享,提高患者就医保障水平,扎实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会议指出,吉林省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优势明显、潜力很大。要落实国务院部署,充分发挥吉林省生态环境、特色资源、生物医药等优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吸收更多社会资源特别是民间资本,培育壮大健康服务业,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养老服务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与健康服务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围绕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养老服务格局,坚持改革创新,统筹规划,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组织,注重采取市场化方式,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同时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会议讨论并通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会议强调,要围绕发挥基础设施对民生改善和扩内需、稳增长的作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城市管网改造等,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改善群众生活,推动扩大内需,拉动相关产业增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强化规划引导、项目推进、政策引领,推进基础设施投入社会化,形成利益共同体。抓紧研究、谋划、储备新项目,跟踪国家政策导向,抢抓机遇,持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园林绿化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要加强各类绿地建设,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总体水平。会议讨论并通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实施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 会议指出,作为农业大省、牧业大省,建设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区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培育放大吉林优质畜产品品牌效应的重要手段、扩大畜产品出口的迫切需要、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要按照“免疫实现无疫、监测证明无疫、监管保障无疫、应急恢复无疫”的总体要求,推动建设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体系、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动物卫生监督监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要齐抓共管,强化保障,协同推进,实现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目标。会议讨论并通过《吉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实施方案》。 会议讨论并通过《吉林省民用机场管理条例(草案)》,以省政府议案的形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副省长马俊清、黄关春、隋忠诚出席会议。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省政府法律顾问、咨询委员列席会议。(记者 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