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4月12日电(记者 吕梦琦)2010年,山西省提出“以气代煤,气化山西”的发展战略。三年多时间,山西的用气量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从2009年的突破10亿立方米,猛增到去年的近26亿立方米,有力带动了全省能源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 2013年,山西省新增燃气管网1303公里,总里程达到7019公里,覆盖人口1200多万人。“气化山西”的主力企业——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董事长梁谢虎介绍说,目前全省已经初步建成一条主线、20条子线的燃气大网,114个县市区已覆盖了94个,全省气化率达到了32.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测算,2013年山西省用气量25.6亿立方,约可替代近1200万吨燃煤,减排氮氧化物3.01万吨、二氧化硫9.41万吨、烟尘5.06万吨,对环境改善贡献明显。去年,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但山西省的空气质量却明显出现好转,优于周边的北京、河北等地区。 山西是煤炭大省,连续多年产量和外调量居全国首位。被称为“黑金”的煤炭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污染和高排放,山西这个素有“表里山河”美誉的产煤大省被贴上了“黑色”的标签。在污染最严重时,全国“污染黑三甲”城市曾全出自山西,其中临汾市更是一度被国外媒体评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而粗放的利用模式造成的资源浪费也相当惊人。据初步统计,由于炼焦行业长期缺乏循环利用,仅全省每年“点天灯”白白烧掉的焦炉煤气,就曾超过100亿立方米,相当于国家“西气东输”一年的输气量,再加上空排的煤矿瓦斯,经济损失相当惊人。 为了调整能源结构,山西果断提出“四气合一”、“以气代煤,气化山西”等战略,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摒弃粗放发展。目前,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全部形成了循环产业链,开始朝精细化方向发展;焦炉煤气和煤矿瓦斯(煤层气)被纳入燃气管网,成为“气化山西”的重要气源,“点天灯”现象基本消失。 按照规划,到2020年,山西省燃气管线总里程将突破1.5万公里,气化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结合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的推广,逐步实现燃气在民用领域全面替代燃煤,在重点工业领域部分替代燃煤。梁谢虎表示,如果按届时全省224亿立方米年用气量计算,将能够替代燃煤约1.13亿吨,这将对山西的能源结构和环境改善产生根本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