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13日电(记者林超)“这段接头接得有点短,有可能造成脱节,需要重接”“机井要再往地头靠近一些,这样浇地方便”……春耕时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农民正在田间来回巡视,给施工队“挑刺儿”。 询问后得知,原来这些都是“农民监理”。今年以来,奈曼旗财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创新工作机制,在派驻工作人员下乡蹲点检查、委托监理公司监理的同时,还将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权交给农民,让上万民农民直接给国家工程项目的质量把关。 “给我们这个权力是大好事啊,老百姓都乐得不得了!”奈曼旗兴隆庄村村民吴振德说,“政府信任咱,咱不能辜负了这份权力。”当上“农民监理”后,他经常拿着政府发放的《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小册子,到自家的十多亩地里看施工队打井铺管。 奈曼旗财政局副局长李立华说,奈曼旗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4.1万亩,涉及7个村1多万名农民。“农民监理”可以参与自家田地的管道铺设、机井建设等方面的监督,一旦发现工程队有偷工减料或存在安全隐患、质量方面的问题,可直接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据了解,为了让“农民监理”都能合格上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项目开工前对项目区农民进行了专题培训,使农民详细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和施工标准,并让农民和施工队负责人一一打照面,防止出了问题负责人就“躲猫猫”。 李立华说,原来一个上万亩的项目区内就两三个“正牌”监理,走上一圈都要费劲。如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如何让项目工程得到有效监督成了最大挑战之一。老百姓是国家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应该让老百姓亲自把关。 “原来想也不敢想,国家的项目能让咱们老百姓亲自监督。”奈曼旗红星村村委会主任包玉江说,“老百姓更加爱护、更加珍惜这些项目了。看着工程渐渐完成了,就像是看着自己孩子慢慢长大一样。这就是国家给咱们老百姓的大实惠。” 通辽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白宪坤说,自从让农民监理以后,农民因为项目区工程问题找政府的情况也少了许多。他说:“一方面工程质量比原来更有保障了,另一方面政府信任老百姓,老百姓也信任政府、理解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