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的梯”上登天人——记新关角隧道建设者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15 18:59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西宁4月15日电 (记者齐中熙、骆晓飞)“关角”在藏语中意思是“登天的梯”。它就像一个冷峻孤傲的守护神,横亘在天俊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是青藏铁路的必经之路。从2007年起,来自中铁隧道局集团和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的几千名建设者,在海拔3400米左右的关角山登天筑路,用7年左右时间贯通新关角隧道,创造了世界高海拔第一铁路长隧的建设奇迹。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

新关角隧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0.5℃,一年四季都需要取暖。在中铁十六局集团关角隧道指挥部,平均每天要烧2吨煤。冬天最冷时,隧道内外的温差达40多摄氏度。

2007年11月,中铁隧道集团二处建设者们刚进入现场,就领教了关角山的厉害。

为尽快展开施工,职工在隧道附近搭建了几间帐篷作为临时住处。一天晚上,疲劳了一天的员工钻进帐篷倒头便睡。谁料午夜时分,一场狂风夹杂着雪花突然袭来,有的帐篷被狂风吹歪,有的被直接拔起,员工的铺盖被雪花包裹成了一个冰团。

七年的高原施工,用中铁隧道集团新关角隧道指挥长职常应的话来讲,“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

现任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新关角项目副经理的毛祥周是一名老青藏线、老关角建设者,也是目前新关角隧道建设队伍中唯一的一名既参加了青藏铁路一期、二期,而目前仍然奉献在关角山的老铁道兵。

新关角隧道开工建设以后,2008年已经50岁的毛祥周主动要求再上关角山。对于一些人的不理解,他回答说:“这里留下太多的记忆,有我长眠于此的战友,也有我放不下的青藏铁路的梦想和情结。”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总工程师刘学霸,既要负责现场技术,还要负责计划,忙得团团转。他妻子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工作,对孩子少有照料。一次,孩子生病需要联系医院,妻子求他回来料理一下,但因为工程进度紧脱不开,只能在电话中安慰妻子。

建立自己的水电“特种部队”

让建设者们最感吃力的,不是条件多么艰苦,而是关角山极其复杂的地质水文条件,特别是隧道内的超强涌水。这在以前的隧道施工中是极其罕见的。

“平均每天要从洞内抽排水17万立方米,最大日涌水可达32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的容量。”中铁十六局关角隧道指挥长孙胜臣说。“水压经测试超过2兆帕。打孔时,喷射出来的水柱把风枪手一下子就冲倒在地。”

因为有水,需要专业的注浆止水队伍、原料和设备,还要额外开挖一条8000多米的泄水洞。不仅大大增加了原有的工程预算,还增加了工期。

在新关角隧道,提起李绪功,无人不知。如果没有他和他的水电维修队,新关角隧道施工可谓是寸步难行——只要停一小时电,涌水就会把隧道淹没。

2007年底来到工地后,由于人员不够,李绪功就一个人扛起了高压换电的任务。从变压器位置设定到安装,全程紧跟,期间没吃过一顿热饭、睡过一个好觉。因为天气寒冷,干活出的汗都在脸上冻成了冰,不小心随手一抺,就能抹掉了一小块皮。

为及时排放洞内涌水,中铁十六局设置了多级泵站并安放了大量的进口、国产水泵,进口水泵维修技术要求较高,一般都要返厂维修,每个斜井一年都得200多万元的维修费。

李绪功对项目领导说:“这么多的维修费,哪受得了,是不是考虑由我们自己来管理和维修。”

2010年6月1日,新关角隧道的“特种部队”——由18名专业电工组成的水电维修队应势而生,效果显著。成立以来,平均每年维修和配件费用能节约500万元左右,还大大缩短了停工等待时间。

破解高原特长隧道施工难题

在新关角隧道2标施工过程中,中铁隧道局针对高原特长隧道的突出特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科研课题,在出砟通风、断层破碎带施工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着力破解高原特长隧道施工难题。

几年来,中铁隧道局取得3项科研成果,总结撰写论文25篇,有效指导和推进了工程建设,为高原长大隧道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针对新关角隧道9号斜井的8个二级断层,90%以上的四级围岩,特别是长达2355米的区域性深大断裂带的复杂地质情况,项目部积极组织专家论证,制定了《高原高寒地区特长铁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的科研课题,应对软弱围岩施工容易产生大变形和坍塌的技术难题。

在高原高寒地区钻爆法特长铁路隧道长大斜井施工条件下,如何解决出砟运输及长大斜井交通运输安全是施工中的又一难题。在通过专家论证的前提下,项目部首次研发应用了长大斜井皮带机出砟运输及设备配套技术,并在7号和9号斜井安装使用,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和运用,减少了出砟大车的尾气排放和对洞内空气污染,改善了洞内施工作业环境,缩短了出砟作业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责任编辑: 司徒宇乾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