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针对非法客运、非法设摊等启动专项监督 4个月集中调研治理城市顽症 城市管理顽症治理是上海市人大今年确定的专项监督项目。昨天,上海市人大召开专项监督启动会,宣布将在今后4个月内针对非法客运、非法设摊、乱倒渣土等城市顽疾进行集中调研,目前已有40名市人大代表报名参加。启动会现场,上海市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市交通委等部门分别汇报了近期工作。 近年来,上海投入查处“黑车”的执法力量持续增加。市交通委昨天在会上介绍,从2009年11月到2013年,上海年均查处非法客运车辆2059辆。但是,如今非法客运手段渐趋隐蔽,取证越来越难。目前,市法制办正着手修订《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规定》,并拟于近期以人大决议形式出台。 “黄牛”揽客拉上“黑车” “月浦30块,江杨北路轻轨站35块,朋友去哪里啊?”晚上8点,地铁1号线富锦路站1号口,“黄牛”的揽客声不绝于耳。 听说记者要坐公交车去江杨北路站,“黄牛”马上接腔:“公交早就没了,上我们的车吧。”说话间,记者被拉到旁边一条通向海德花园的断头路。 记者注意到,这里停着不少“黑车”,大多是奇瑞、吉利等国产车型。记者问有没有好一点的车,“黄牛”马上带记者坐上一辆大众朗逸,还对车里司机说:“老王,他要好车,又被你赚到了,去3号线。” 老王告诉记者,刚刚的“黄牛”是他朋友,每月能赚六七千元。老王和“黄牛”分工明确,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就可以及时撤退。 在非法客运市场,夫妻档、亲戚档联手揽客现象已不新鲜,这种谈价与实际非法客运行为相分离的状况,给查实案件带来不小难度。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非法客运人员的操作方式越来越隐蔽,“驾驶员与乘客谈价钱甚至可以不动嘴说话,只用手势比划,以此来规避执法取证。” 公交停运早,市民难回家 上海市交通委分析,除了利益驱动,部分地区公共交通不够便利也给非法客运提供了土壤。“新村、乡镇或偏僻地区,市民出行需求大,但公交线路间隔时间长、夜间收班早、运能配备不足,在早晚高峰时段,尤其是遭遇暴雨、风雪等灾害天气时,较难叫到出租车。” 以1号线富锦路站为例,附近的宝山6路等区域公交在晚上8点就停止运营,晚于8点下地铁的乘客,很多不得不选择“黑车”。富锦路地铁站设有专门的出租车等候区,但到此候客的出租车寥寥无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铁站另一侧却自发出现“黑车”专区。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要尽快推进“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基本成网,重点解决居民小区与轨道交通站点、大型商业网点和大型公交枢纽的公交配套衔接。 拟修订法规解决取证难 整治非法客运,取证难是核心问题。据悉,执法过程中,95%以上的乘客不愿配合取证。 按照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交通执法部门可对非法客运违法行为处以2000元至5万元罚款。由于对违法当事人人身限制、证件等无制约手段,仅有经济罚款的行政处罚,综合违法成本很低。实际处罚过程中,有的违法当事人因为罚款太高而直接弃车拒罚,或者再次买车从事非法客运。但要是处罚低了,他们又会变本加厉从事非法客运。 上海市交通委表示,针对取证难、加大处罚力度等问题,今后将进一步寻求法律法规支撑。不久前,市委政法委也专题会商市高院、市法制办等部门,研究执法取证问题,并出台指导性操作意见。此外,市法制办正着手修订《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规定》,并拟于近期以人大决议形式出台。(记者 钱蓓 实习生 祝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