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几名牧民正在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党员中心户”布仁孟克家的蒙古包里翻阅蒙古文书籍。 近年来,针对边境牧区牧民居住分散,办事距离远等实际问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作用,发展“党员中心户”服务基层牧民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基层行政成本增加、管理服务存在盲区、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 每个“党员中心户”把广袤的草原分成了一个个网格,既有效延伸了基层党组织的范围,又缩小了牧民的办事半径,让草原上原本困难的“最后一公里”变得畅通无阻。据了解,最大的“党员中心户”覆盖47户牧民,最小“党员中心户”覆盖15户牧民。随着“党员中心户”模式的推广,锡林郭勒草原上每个牧户身边都有了党组织,自然也有了组织生活和服务。各级党委的政策通过“党员中心户”有效传达到每一户牧民家里,不仅大大提高了党组织的覆盖度,还有效地遏制了铺张浪费等现象的发生。 目前,锡林郭勒全盟“党员中心户”已经达到2380户。锡林郭勒盟委书记于永泉总结,“党员中心户”在基层工作中发挥着工作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维稳护边中心和致富带富中心的作用。“党员中心户”把党的惠民政策带进了蒙古包,把党的理论政策融进了牧人心里,指引着牧区的发展,成为牧民奔小康的依靠和主心骨。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4月16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边防派出所干警正在为“党员中心户”布仁孟克家调试监控器。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4月16日,布仁孟克的妻子胡·达古拉正在为牧民办理借阅图书手续。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4月16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党员中心户”布仁孟克(右)向牧民发放宣讲材料。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4月16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边防派出所干警正在为“党员中心户”布仁孟克家安装监控摄像头。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