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安蓓、王培伟)国家外汇管理局25日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42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7235亿元人民币,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额大幅缩水,以初步数据计算,出现2011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值。 这也是我国国际收支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连续第六个季度呈现“双顺差”。2013年第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697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788亿元人民币。 国际上通常用经常项目差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经常项目不管顺差还是逆差,只要在GDP的一定比例内都属于合理。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2010年开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回落到国际认可的4%的合理标准内。2013年这一比重为2%。 另一方面,他指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全球低利率、宽流动性,新兴经济体面临脱离本国基本面的资本流动冲击,我国也深受其影响。2010年以来,资本项目已超过经常项目成为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顺差2471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逆差2009亿元人民币,收益顺差211亿元人民币,经常转移逆差232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130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7677亿元人民币。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7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83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