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一季度经济增速稳中趋缓 结构优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4-30 13:35 来源: 安徽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一季度,安徽省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的良好运行走势,总体实现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同时,绝对增速下行、部分企业利润下滑等问题不容忽视。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绝对增速仍处于下行通道

  今年以来,安徽叉车集团新研发出的新能源、电动等中高端系列产品,订单一路飙升,产品供不应求。1月至3月,该集团产销叉车23000多台,同比增长近20%,再创历史新高。一季度,联宝电子、安庆石化、海螺集团实现产值同比分别增长447.8%、43.9%、30.8%;电子信息、建材、石化行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81.4%、23.1%、20.5%。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仍然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来之不易。”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说,工业增速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35.9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继续居全国第1位。从效益看,今年1月至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5.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

  各项匹配性指标数据,支撑并印证了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性。从工业用电情况看,一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累计24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居中部第一。3月份当月工业用电86.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4%,增幅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

  虽然工业经济相对增速靠前,但绝对增速仍处于下行通道。一季度,安徽省规模工业增速比去年末下降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创近5年同期新低。“我们将关注宏观经济的走势,把稳增长放在工业经济运行的首位,坚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着力,加强运行调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牛弩韬表示,将编制安徽省制造业PMI指数模型,注重对用电量、货物运输量等关键先行指标的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防止工业运行大起大落。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部分行业生产和效益明显下滑

  4月中旬,在国家工信部、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安徽省京东方、科大讯飞、联发科技等3家企业共7项产品获得“创新产品与应用奖”。“多个产品填补了国内或行业空白,标志着安徽省电子信息产品创新研发与应用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是安徽省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的缩影。”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

  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安徽省更注重工业结构改善。一季度,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4.1亿元,同比增长25.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2.1个百分点。同期,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67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个百分点,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9.1%,分别比上年同期、前2个月高0.6个和0.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70.7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0.8%,分别比上年同期、前2个月高2.5个和3.1个百分点。工业结构的优化,提升了全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然而,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和效益下滑较严重。受经济增长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全省煤炭行业原煤产量下降8.6%,预计亏损近10亿元。钢铁、冶金行业效益下滑严重。

  “将积极利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形成的倒逼机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的行业、重点企业,将深入调研分析原因,制定一企一策的帮扶措施,如支持钢铁企业发展异质化高附加值产品,推动装备制造业、建材、家电、汽车等产品走进西南、走出国门等。

  信息消费、高成长性产业成新引擎,两化深度融合持续推进

  近日,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信息消费愈发成为扩大内需的新引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省有关部门将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到2015年,全省信息消费规模超过15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围绕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省经信委提出,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扩大有效投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实施技术改造强企、强基、强龙、强区“四强工程”,引导更多投资投向高成长性产业、基础领域和信息化领域。全年力争完成技改投资5000亿元以上,占工业投资的50%以上。省级层面重点组织实施1000项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力争新开工200项、竣工100项。

  “抢占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先机,重点培育十大高成长性产业,在进一步促进扩大总量的同时继续优化经济结构。”牛弩韬介绍,将抓好以科大讯飞为龙头的语音技术研发创新、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编制并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案,出台安徽省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意见,加快合芜马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同时,依托合肥、芜湖、滁州等平板显示和家电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智能产业示范基地。

  “创新创造供给,供给引领需求,我们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牛弩韬说,将按照“点上抓企业、线上抓产业、面上抓基地”的思路,组织实施两化深度融合8大专项行动,重点建设“工业云”平台,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促进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记者 吴量亮)

 

责任编辑: 向思敏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