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4月30日电(记者王大千、葛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青海省人民政府29日签署协议,共同设立“柴达木盐湖化工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出资1亿元提升我国盐湖资源开发创新能力,以促进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发展。 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各种资源储量潜在价值达17.2万亿元。作为我国盐湖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各类资源达600多亿吨。 青海省科技厅厅长解源说,受技术条件限制,柴达木盐湖资源的开发多年来一直以钾的开发为主,大量伴生的钠、镁、锂等资源难以得到高效综合利用。此次科研联合基金的设立旨在为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支持,力求以更加高效、绿色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联合基金特邀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士郑绵平指出,设立联合基金可有效促进青海省丰富的盐湖资源优势借助科技力量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并引领中国盐湖产业的发展。2014年,联合基金将重点资助盐湖中铷、铯、铀、溴、碘的基础研究,收集基础数据,同时研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根据协议,从2013年开始,双方将每年各出资1000万元,连续5年共出资1亿元,面向盐湖科技领域的研究人员接受申请,并特别设立“本地青年项目”促进青海省科技人员成长,每个研究领域支持不超过2位45周岁的本地优秀青年人才,以每年30万元的力度支持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