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1日电(记者 王政)“现在运输车可以直接通过新路、新桥开到虾塘边,方便极了。”这两天,正在投放虾苗的嘉善县西塘镇金明村民沈强说,“通村公路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缩短运输时间提高了虾苗成活率,成为全村百姓的致富路。” 2011年11月25日,随着康庄巴士穿过震天的锣鼓、怒放的礼花缓缓驶进丽水龙泉市下樟村,浙江省最后一条通村公路建成通车。始自2003年的“乡村康庄工程”经过八年奋战圆满完工,浙江省实现了康庄大道“村村通”。 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都把农村公路视为“全面小康工程”“城乡一体化工程”,并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着力建设覆盖全省乡村、圆百姓小康梦的康庄大道。 蓝图既定,行动铺开。自此以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大地铺就了一条条公路,架起了一座座桥梁,凿出了一个个隧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浙江农村公路这条蜿蜒“巨龙”加速“腾飞”。目前,浙江省农村公路总里程由2003年的3.6万公里提高到10.4万公里,行政村班车通村率达94%。 万千百姓盼康庄,铺就坦途应民需。嘉善县从2003年开始累计投入资金15.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68公里,完成桥梁建设682座,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双百”目标,行政村之间公交通行率达100%。水乡农民告别了千百年来“出门靠船、过河靠渡”的出行方式,实现了“出门有路,抬脚上车”。 “再投资6.5亿元,打造康庄工程升级版。”嘉善县委书记姚高员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群众对农村路网的服务能力有了新期盼。两年前,嘉善县提出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六个一百工程”,即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提升、大中修、文明公路创建、公路绿化美化各100公里以上,桥梁改造100座以上,标志标线和安保工程100%全覆盖。 一条条通村公路宛如串珠成链的丝带,将江南美丽乡村连点成片,勾勒成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线。桐庐、安吉、德清等地兴起“农家生态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条条美丽乡村公路的建设。 一条条康庄大道也让农民看到“出路”、找到“门路”。不少山区农民借通村公路带来的便利,发展农家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让山区的好生态、自家的好产品带来实打实的收益。一些山区农民由衷地说,公路通了,信息灵了,脑瓜活了,收入多了。 康庄建设仍需推进,便民惠民未有尽时。浙江省交通厅厅长郭剑彪表示,在实现“村村通”之后,浙江将全面提升改善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路况质量、路容路貌、景观绿化和通行能力,打造浙江特色的美丽乡村公路,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提供有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