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塘:建起合作社 藏家乐融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01 16:28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成都5月1日电(记者 杨舟、杨迪)当内地已是春暖花开之时,平均海拔3300米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才刚刚透出几许暖意。在巴塘县竹巴龙乡纳扎西村,记者认识了当地的致富领头人格桑尼玛。45岁的他是村里的几家黑山羊养殖户之一,也是当地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

    “家里养羊的历史,比我的年纪还要长。”在格桑尼玛家的羊圈里,他一边喂着草料一边对记者说。从父辈开始,家里就把养殖黑山羊作为重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养殖规模小、手段粗放、养殖户之间相互压价、冬季饲料价格昂贵等问题,效益一直不高。

    去年10月,对口支援巴塘经济发展的成都市双流县,决定在当地扶持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效益。听到这个消息,格桑尼玛心里犯起嘀咕:“养了几十年的羊,都是自家养自家的,从来没听说过跟别人家联养!”

    一方面,格桑尼玛不太理解合作社的模式,但另一方面,他又听乡干部说这种模式在内地很普及,效益高。慎重考虑半个月后,他和其余4家养殖户抱着尝试的态度,将合作社成立起来。

    合作社成立后,冬季饲草、配种器具都统一采购,成本降低了;养殖技术更加科学规范,牲畜疫病的防控、治疗加强了;销售和定价也统一起来,社员们的养殖收益有了保障。格桑尼玛感到信心大增。合作社成立才半年时间,存栏数量已增加一倍达到860只;只要存栏超过2000只,合作社的经营就能实现完全市场化,到时候,一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万元。

    合作社的运转蒸蒸日上,把村里乡邻的积极性也带动起来。格桑尼玛告诉记者,已经有7、8户人家主动上门接洽,希望加入合作社,这让他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不仅如此,格桑尼玛还在双流对口支援帮扶下搞起 “藏家乐”。地处金沙江畔的竹巴龙乡位于国道318线上,距离川藏交界处不远,是游客们出川入藏的重要一站。格桑尼玛新建的两层高的藏式新居紧邻公路,十几张干净整洁的铺位为过往旅客提供歇脚的便利,藏式的客厅与餐食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在他的努力经营下,藏家乐今年一季度已实现收入1.6万元。

    在位于康巴藏区腹地的巴塘县,像格桑尼玛这样的村民正逐渐多起来。“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带动一方产业发展,通过帮扶示范户激发更多群众的发展意愿。”四川双流县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指挥长罗勇说:群众有干劲儿,藏区发展才有原动力。

责任编辑: 王欣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