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5月6日电(记者王攀、赖雨晨)第115届广交会5日在广州落下帷幕。大会统计数据显示,与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和出口成交量,无论环比还是同比均双双下降,折射出当前中国外贸的严峻形势。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说,本届广交会与会境外采购商约18.8万人,人数比第114届减少0.81%,比第113届减少7.23%。本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1911.84亿元人民币(折合310.51亿美元),扣除汇率波动因素后环比下降2.01%,同比下降12.64%。 他说:“这表明传统市场复苏乏力,新兴市场需求疲软,但从参展情况看,我国外贸企业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注重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广交会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与“风向标”之称。本届广交会是在国际经济复苏步履维艰,我国外贸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举办的。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 统计数据还显示,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来自214个国家和地区,与第114届相比,非洲和亚洲分别增长29.11%和1.55%,大洋洲、美洲和欧洲分别减少0.76%、1.97%和16.62%;与第113届相比,只有非洲增长了0.07%,亚洲、大洋洲、欧洲和美洲分别减少5.16%、11.17%、11.24%和12.91%。 此外,共有1457户国际连锁企业与会,环比减少3.57%。在2013年最新公布的世界零售250强企业中有115家与会。 在成交方面,对欧盟、日本成交环比分别下降1.3%、7.93%,同比分别下降9.44%、4.69%;对美国增长0.72%,同比增长2.45%;对金砖国家成交环比增长5.11%,同比下降12.96%。 刘建军说,成交以中短单为主,长单占比依然偏低。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50.39%,3-6个月的中单占32.77%,6个月以上的长单占16.84%。 面对严峻局面,一些外贸企业认为,目前人民币贬值态势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但同时期盼政府部门在出口税收方面给予更多的直接扶持。但大部分企业认为,已经不能再对“短期刺激政策”抱有依赖心理了。 专家认为,不论是对于规模已经位居全球首位的中国外贸行业本身,还是对于数以万计的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要保持稳定增长,政府的扶持政策应在兼顾当前和长远中保持平衡。 “虽然存在动荡,但世界经济还是在缓慢复苏。”刘建军说,“同时国家产业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出口产品竞争力继续提升,去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在逐步落实,中国外贸今年7.5%的发展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家具企业好事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仲琦去年10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收购了一家工厂以及配套的销售渠道,试图将原来全部放在中国国内的生产能力适度转移到更靠近消费者的市场上去。 “不论是人民币汇率还是人力成本,都是我们未来几年会持续面对的挑战,通过收购美国企业迈出国际化的一步,可以让我们的供货时间从现在的60天缩短到30天,我们未来甚至可以把‘Made in USA’的产品出售到欧洲。”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