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5月9日电(记者 沈汝发)办公楼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建的房屋,墙体还是由石头搭盖;常委办公室面积不足十平方米,仅能容纳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五个人在一间办公室办公……这是福建宁德市蕉城区党委政府的办公条件。 “工作条件比较简陋,但政府过苦日子,将钱省下来用于民生,群众才能过上好日子。”蕉城区党委书记王世雄说,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蕉城区将纠“四风”作为重点,大幅度削减“三公”消费。 公车全部定点存放。“晚上开会、周末加班,只能私车公用。”蕉城区干部颜凑说。 公务接待也大量减少。“过去没有接待会过意不去。”蕉城区干部郑承东说,“现在基本上没有接待,即使有也都按照工作餐标准,会议都是自助餐。” 公务出国(境)更是基本绝迹。蕉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天明说,除极个别与台湾交流的公务,其他基本上没有。 蕉城区委组织部长曾家庆说,针对群众反映的“四风”问题,蕉城区成立了4个明察组和1个暗访组,建立“三公”经费监控和调度机制,2013年共节省“三公”经费400多万元。 省下来的“三公”经费,蕉城区全部用于民生建设。据蕉城区民政局局长詹舒杰介绍,300万元用于低保户扩面和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新增低保户400户1200人,五保户供养标准由286元/人提升至400元/人;100万元用于建设“慈善幸福院”,服务农村中的高龄独居、空巢、优抚、特困老人等。 6日,记者在蕉城区赤溪镇黄田村“慈善幸福院”看到,一幢崭新的两层楼房,食堂、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庭院内干净整洁,花草摆放错落有致,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下棋、聊天。八旬老人黄伏德说:“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还有人照顾,很幸福。” 蕉城区慈善总会会长林挺生说,慈善幸福院为困难老人提供就餐、生活照顾、休闲娱乐等服务。计划分三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30座农村慈善幸福院,覆盖全区14个乡镇50个行政村,可容纳580名困难老人。 “将‘三公’经费省下来做民生,是将钱花在了刀刃上,是真正的以民为本。”蕉城区纪委书记陈常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