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5月14日电(记者 都红刚)见惯了生病去医院做“CT”诊病的人,却不知如今农田作物生病也可做“CT”。近日,在陕西杨凌一种人可操作的无人机只需在千米高空飞上一圈,便可知道农作物有无病虫害、麦田缺墒不缺墒。这种“CT”式的疗法,让人们不禁对未来现代农业充满遐想与期待。 这种能在千米空中为麦田做“CT”的科技成果源自于一种“旱区多遥感平台农田信息精准获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其利用“卫星—无人飞机—地面传感网”的多元化遥感平台,可让农田信息精准获取和协同监测集成应用研究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现代农业科技。借助这种平台,不但能及时大范围获取最新农事信息,还能搭上“大数据”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慧”。 据了解,“旱区多遥感平台农田信息精准获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由杨凌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牵头,会同全国30余家科研单位协同组织实施。目前,已建成大田作物试验示范核心基地4个,面积1.5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