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举办丰富多彩活动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16 16:18 来源: 文物局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5月13日,工作人员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内紧张布展。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会场设在南京博物院。这里将举办“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的主题展览。展陈的形式很新颖,展厅里搭建起一个类似文物库房的大型展览空间,八面展示柜中有840个格子,每个格子中放置一件文物,分为“生活”“传统”“交流”和“艺术”四个专题。

更为奇特的是,装载抗战时期南迁文物的260个木质包装箱也被摆放进展厅,上面还贴着“故宫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院”的封条。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陈同乐介绍,展品均选自当年的南迁文物,时代从原始社会延续到明清,门类有青铜器、陶器、瓷器、紫砂、漆器等。“这些展出的包装箱,承载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文物代表着国运,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值得观众细细观赏”。

“希望观众看到这个展览,能知道文物与人的关系,文物与现代的关系,文物与传统的关系,文物与文化的关系。”陈同乐说。

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近日,围绕这个主题,全国的博物馆都在秣马厉兵,百般筹划。

打开神秘库房的大门

除了上述主题展览,南博还推出“芳菲流年——中国百年旗袍展”“双城记——南京与爱丁堡古城保护成果展”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与“江苏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宣传资料展。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将公布第十一届(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结果并颁奖。

在主会场的各项活动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南京博物院将首次向公众打开神秘的文物库房。5月17日,将面向公众开放书画、青铜器两个文物库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进入库房首先要通过层层安检和门闸,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从未公开展示过的与库房工作相关的概况、工作流程、环境系统、管理系统等。此举意在让公众了解文物保管、保养知识,让更多的人能多个角度认识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通过网上预约产生观众代表,5月17日,率先报名的100名观众代表将分成5组进入南博文物库房参观。记者了解到,5月10日100名观众代表已经产生。由于争抢名额,南博的网络平台曾一度堵塞。

龚良表示:“这是第一次尝试,如果尝试的效果好,以后这样的活动还会举办”。

据了解,邀请观众参观博物馆库房在国内外已有先例。如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的藏品修复部门和库房就对外开放。2011年 “国际博物馆日”,浙江自然博物馆邀请30名中小学生和自然科学爱好者参观标本库房;三峡博物馆首次开放库房,十多位市民欣赏了精选的21件珍贵文物。今年“博物馆日”期间,苏州碑刻博物馆库房也有望对预约观众开放。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主题展展厅

国内首个助残主题馆开放

今年5月18日恰逢全国助残日,南京博物院专为视障人士设置的专题数字体验区——博爱馆将正式开放,为视障观众提供语音解读、手感触摸、助残车等个性化服务。此外,在展厅局部区域设置重要文物的复制品触摸台,供视障人士触摸体验。

据介绍,博爱馆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初走访了南京市盲人学校,从空间尺度、导盲设施到现场光照等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调研。针对全盲和弱视等不同视障人士的特点,展馆以听觉和触觉展示为主,辅以视觉展示。真实质地的文物复制品安置在展台上,视障人士可以用手感受文物,触摸盲文点显器“阅读”简介,还能听到语音讲解。画作和书法等平面展品安置在周边墙面上,弱视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同时隐藏式音箱也提供自动语音讲解。馆内还专为弱视畏光人士设置了光照较暗的独立展区。视障人士沿着盲道、扶手或专门的全自动导览车可到达馆内每个展示点。

“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尝试,希望给更多的公众,包括特殊人群增加服务”,龚良说。

组织特殊观众群体参观博物馆,与普通人一样享受亲近历史、感受文明的权利也是国际博物馆的趋势。5月9日,安徽博物院邀请安徽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的30多位学生走进博物院。5月18日,吉林省博物院将举办公益课堂,对志愿者进行手语培训。该院把这一天设为“爱心观展日”,由志愿者为聋哑人观众提供专门的手语讲解。

南京博物院主题展中的部分文物

看完周口店,再看巴洛克

博物馆藏品是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见证物,今年恰逢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85周年,又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北京的博物馆日主会场选在周口店算是名至实归。当天,主会场将现场首播反映几代博物馆人历尽艰辛寻找失踪的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电视剧《执着的追踪》,周口店遗址中方第一发掘人李捷之子将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捐赠藏品。

在故宫博物院,有副院长宋纪蓉的专题讲座,向关心故宫文物的公众讲述“故宫里的文物医院”,还有与国家大剧院联合举办的古典音乐鉴赏活动。在国家博物馆,5月14日,由国家博物馆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的纪录片《国脉》50分钟国际版举行了首映式;观众还可看到“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罗马与巴洛克艺术”等18个展览;在“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博物馆专家学者还将走进展厅进行公益讲解。中国科技馆除推出“科学隧道”主题展览外,还将推出“洋葱DNA提取”“小木工制作”等活动项目,为学生营造出动脑加动手的实践活动氛围。首都博物馆和北京艺术博物馆分别有“赣水流韵 辉耀千载——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直挂云帆济苍海——海上丝绸之路特展”“灵动飞扬——汉代玉器掠影”“登封窑瓷器艺术展”等特色展览。

博物馆奇妙夜,巴士一日游

“欧洲博物馆之夜”庆祝活动由法国文化部于2005年创建,今年正值这一创意活动举办10周年,欧洲博物馆将在5月17至18日彻夜对外开放。或许受此启发,5月18日,上海的40家博物馆将延长开放至晚上9点,为市民提供“夜游博物馆”的体验。夜游期间,不少博物馆还将配套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如三山会馆将举办京剧展演,上海笔墨博物馆要教画扇面,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则用电影带给观众“博物馆奇妙夜”。

今年“博物馆日”,上海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数量由去年的百家上升为122家。游客还有了“坐巴士游博物馆”的专门路线。博物馆日当天,上海市文物局联合市旅游局,依托上海现有都市旅游巴士路线,向游客推荐距汽车站点步行路程不超10分钟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并在此基础上主推“上海必看博物馆TOP 5”“经典老上海博物馆TOP 5”“艺术博物馆TOP 5”三条一日游玩线路。

5月18日,上海还将诞生两座新博物馆——崧泽遗址博物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将正式对外开馆。崧泽遗址地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作为上海最早有人类生存足迹的地方,崧泽遗址也被称为“上海之源”。“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以及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都将在崧泽遗址博物馆中体现”,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介绍说。而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则把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文明博物馆集中串联起来。这两家博物馆恰好体现了上海的古老与新潮。

南京博物院曾经装载过南迁文物的木箱

聊聊藏品 鉴鉴宝贝

伴随着滚轮声,一块长2.6米、宽1.2米的巨型牌匾被运至鉴宝台前,吸引了全场所有人的目光。来自贵州的藏家神情中颇显得意:“这是清代乾隆皇帝赐的匾。”

“宝贝”是真是假?博物馆的鉴宝专家纷纷离座对其进行仔细端详,不时敲敲木匾,听闻其声。“从匾上的款和章,可推断其的确出自清代,”专家鉴定说,“但其表面有明显的人工修复的痕迹,使其原有的价值大打折扣”。面对这样的鉴定结果,藏家懊恼地说,巨匾是一年前在古玩市场花8000元觅得,此前将它挂在空中展示时,因挂绳不堪重负,匾从高处掉落地面,摔出了裂痕,这才萌生了修补的念头。

这是5月10日“国际博物馆日暨2014年重庆市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中在江北区文化艺术中心发生的一幕。活动现场,川剧变脸、蜀绣、竹雕等“非遗”展示让市民称奇不已,而当天的免费鉴宝活动更是引得民间藏家蜂拥而至。初选入围的200件民间藏品将于5月18日参与终评。

“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博物馆专家将为100名收藏爱好者免费提供藏品鉴赏咨询。5月13日、18日,在吉林省博物馆南侧吉林省文物店门前,举办“首届吉林省鉴宝大会”。活动分为书画、玉器、瓷器、杂项四类,不过专家只提供真伪及年代建议,不做市场估价、不出具书面鉴定证书。5月17日,广州艺术博物院专家与观众分享藏品的鉴定、装裱、保管等知识,并与观众进行现场交流及有奖问答,前10名预约观众可免费由专家鉴定书画。

“博物馆日”前后,北京博物馆学会将在孔庙国子监彝伦堂推出“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回顾” 等系列文化讲座,以及“我们的博物馆——关于藏品与沟通的对话”主题对话活动。北京博物馆学会还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联合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及鉴赏活动。5月17日,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与北京人艺演出中心将举办与观众互动的主题活动,“聊聊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藏品背后的那些事儿”。从5月13日起,山西博物院携 “博物馆大PARTY——国际博物馆日” 趣味讲座走进太原市各小学。

2013年底中国的博物馆已超过4000家。在“博物馆日”前后,将有难以数计的免费开放,延长开放时间,参观库房,展览、会议、研讨,展览开幕式,别具特色的音乐会、戏剧或舞蹈节目,游戏、竞赛和颁奖活动。你爱通俗的,还是爱高雅的?是喜欢小清新,还是喜欢高大上?各家博物馆都使出浑身解数满足你。让公众和社会更好地参与,是今年“博物馆日”的主旨。(记者王征 摄影杨小苑)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