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3日电(徐壮志、张圣涛) 历经“蓝军”侦察、袭扰、拦截和核生化袭击后,刚刚完成数百公里战场机动的“红军”装甲部队,于凌晨3时向“蓝军”高地发起猛烈攻击……这场正在北京军区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北剑-1405”的实兵对抗演习,是北京军区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推动部队向实战化训练迈进的全新尝试。 “强,险,难”,演习总导演、北京军区朱日和基地司令员高继安说,演习旨在以最大限度的实战化行动检验部队,暴露问题,同时进一步探索实战化演习的组织和考评方法。 没有了“代表戏”——挑选精兵作代表式演练的机会,部队全员全装出动参演;没有了“折子戏”——分段式演习所带来的调整准备机会,连续大强度昼夜实施;没有了“过场戏”——做个模拟动作便能过关的可能,评估考核精确到每一台装备和每一个单兵动作……空前的实战气息,令来自第27集团军某装甲旅的“红军”指战员一度面临窘境:在超强度的2昼夜234公里复杂地域连续机动中,有数十台装甲车辆先后出现故障;连续9昼夜大强度作战,每天只能休息两三个小时,让官兵的体能和精神都绷到了极限;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空袭、袭扰、核生化攻击,更是让“红军”在演习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拋开了由导演部一步步给定条件态势的传统做法,一支专业化的“蓝军”部队,以及全新的完全自主对抗模式,让“红”“蓝”双方的交战变得波谲云诡:干扰与反干扰,空袭与反空袭,机动突击与反突击,一幕幕现代战争的场景在草原深处连续上演。 “我们碰到真正的‘外军’了!”有过多次在演习中扮演“蓝军”经历的“红军”指挥员侯明君,马上意识到了“蓝军”那迥异的作战风格。 “过去的演习,实际上是‘红军’打‘红军’——双方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思路都是一样的。”“蓝军”指挥员夏明龙说,而自己所率领的这支“蓝军”,却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外军模拟部队,“我们平时就按照外军的大纲条令开展战术训练,演习时则按照外军的编成和作战思路与‘红军’交战。” 从单兵到单车,“红”“蓝”两军的每一行动,都清楚地显示在指控大厅屏幕上。通过激光交战系统,两军的战损数据也在屏幕上同步跳动。战斗,一步步地以出乎双方甚至导演部意料之外的方式激烈推进。 “发现与实战的差距,比打赢演习更重要!”第27集团军副军长陈学武说,只有让部队在这种实战化的演习中吃尽苦头,才能真正拥有“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