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检查组肯定浙江汛期防灾减灾工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28 16:31 来源: 海洋局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这里是浙象渔44003船,我已收到你们发的海浪预报信息。” 

“好的,我们会继续为大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祝你们出海平安顺利!”

5月27日,由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飞带队的国家海洋局汛期监督检查组一行,来到浙江杭州、温州等地,对东海区的汛期海洋防灾减灾、防汛防台工作进行检查。在全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系统演练现场,王飞与参加演练的渔船连线对话,确认了该系统通信的畅通。

这只是浙江省开展汛期应急服务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省海洋与渔业局严格按照国家海洋局及省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要求,紧紧围绕服务海洋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以守住公共安全底线为目标,精心组织,全力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他们工作中的很多亮点,得到了国家海洋局检查组的肯定。

“最后一公里”的突破

“以往我们发布预警信息,都是通过国家、省、市、县、乡镇逐级往下报,传输过程花费时间长不说,报到最后,渔民往往收不到信息。”一名预报员告诉记者,“其实最后就只差一点点。”

而这“差的一点点”,正是令海洋预报工作者们头疼不已的的“最后一公里”。

全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系统,是国家海洋局自2011年以来重点建设的一个专题服务系统,目前主要覆盖浙江、福建等7个“海加渔”省份。

“这个系统最大的好处是通过点对点通讯,实现了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发布,让广大渔民和渔政管理者能够方便地获取海洋预报和灾害警报信息。”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司长王锋介绍说。

记者在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的预报工作室看到,预报员现在只需在操作面板上输入目标渔船的船号,便可轻松对该船进行定位和发送信息,同时该船的种类、参数、船主姓名等各种信息也会出现在屏幕上。

预报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海况向区域内的所有渔船发送预警信息。比如预计某一片海域会有大风浪,预报员便可以在地图上用鼠标将该区域划出来,然后向该海域的所有渔船发送指定的预警信息。

“目前我们已经集成了大量的渔船实时定位信息,大约包括18万艘渔船。”王锋告诉记者,国家海洋局已形成专门针对渔业生产的预报产品体系,通过国家、海区和省三级预报台有效配合,每天可以将信息及时广泛地发布。

把海洋预报搬上荧屏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积极拓展海洋预报发布渠道,建立了媒体联络机制,与省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搭建了畅通的联络渠道,确保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滚动发布。“浙江海洋预报”就是该局精心打造的海洋灾害预警产品。

“关注生活,关爱海洋,各位好,欢迎来到浙江海洋预报……”在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洋节目制作演播室内,王飞一行观看了最新一期的“浙江海洋预报”。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个节目已搬上当地的几家电视台,每日一播。

“这不仅有助于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沿海海洋环境预报信息,同时在海洋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海洋意识方面也大有益处。”王飞说。

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应急指挥部

包括浙江在内的东海区,历来都是我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区。正因如此,国家海洋局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海洋灾害的防御工作。

“经过几年的集中建设,浙江已建成3个海洋站、2个雷达站和10艘志愿船,并拥有了自己的海洋预报高性能计算系统、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和高清视频演播系统,开拓了有浙江特色的渔业生产环境保障工作。”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童加朝介绍说。

在海洋灾害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渔业防台管理机制、海洋与渔业防台演练机制、渔业互助保险机制方面,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工作。

“浙江是全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成立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的省份。到去年为止,浙江省沿海各市都已经成立了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并制定了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童加朝说,应急指挥部的建立,大大加强了海洋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了浙江重大海洋灾害防御水平。

责任编辑: 王洋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