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王慧慧、张媛、刘奕湛)邻居眼中的中国什么样?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前景如何?邻国如何看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亚太安全架构如何更进一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与邻国:推动共同繁荣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周边22个国家的6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如何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进行深度研讨。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了区域的和平稳定繁荣。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是各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俄罗斯总统战略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科卡列夫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强调和平发展道路,与邻国和平共处,使不同制度能够共存。以中俄关系为例,两国在能源、贸易、俄东部开发方面进行了持续的合作,近期中俄海上联合军演进一步增强了双方战略互信。“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成为大国间关系的典范。” 吉尔吉斯斯坦战略研究所所长苏尔丹诺夫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理念,提出才半年,正在逐步成型。它不仅能使中国的近邻,而且能使欧洲国家受益,在古老的丝绸之路基础上构建新的经济带很有潜力,将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有国外参会人员指出,需要明确“一带一路”的起点、终点以及沿线国家,进一步探讨与各种多边机制的关系等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研究部主任陈玉荣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个邻国也出台了发展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成为各国新的可以借助发展的新路径,有助于把不同国家利益融合起来,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外部挑战。 孟加拉国和平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木里泽曼认为,美国对亚洲的战略平衡、地区新兴大国的崛起、区域间各国关系的重组以及非传统安全挑战的出现,都对在亚太地区建立一种有效的安全架构提出了迫切要求。尽管有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东亚峰会、香格里拉对话等一系列多边机制,但亚太安全架构仍未获得显著成效,各方很难步调一致。 与会代表认为,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上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这与各国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建议各国应多管齐下增进互信——以机制化建设增强理性互信,以民间交流增进感性互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