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完成中国大洋第30航次科考返回青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29 11:0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青岛5月29日电(记者张旭东)我国“大洋一号”科考船29日完成中国大洋第30航次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这是我国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的首个航次,历时179天,航程25628海里。

    据介绍,这个航次是我国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的首个航次,重点在合同区开展了4个航段的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兼顾深海环境和深海生物多样性调查。这个航次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进取者号”中深孔岩心取样钻机进行钻探调查,共钻取样品14管,钻进深度总计11.4米,获取有效岩心3.81米。

    中国大洋协会表示,钻探是获取多金属硫化物矿体内部样品的有效手段,对于研究多金属硫化物矿体内部结构组成、形成演化、成矿作用等至关重要,也是评价多金属硫化物成矿潜力,估算资源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本航次钻探的成功表明我国多金属硫化物调查手段由浅表层取样向深部取样跨越了重要的一步。

    此外,科考队员在合同区成功实施声学深拖测线作业,获得有效测线4条,累计长度达103.33公里。此次调查所获数据记录稳定、连续性好、质量优良,为研究合同区已知热液区微地形和热液异常探测提供了关键数据资料。

    科考队员在这个航次尝试开展多金属硫化物的立体勘探,使用声学深拖、ROV、近底磁力仪、电法探测系统、中深孔岩心取样钻机相互配合作业,实现了“微地形测量-资源分布调查-矿体分布探测-钻探取样”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形成了多金属硫化物的立体勘探体系,在技术和方法上取得了初步成功。

    这个航次还为国际海底管理局选派人员进行了培训,来自喀麦隆、泰国和阿根廷的3名培训人员参加了本航次调查。

    这个航次共有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国内外30家单位的133名科考队员参加。

责任编辑: 郭永国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