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29日电(记者朱国贤、黄深钢)浙江省委日前作出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在新形势下全面部署“两美”战略的改革总目标、总要求和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浙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两美”决定,就是深入贯彻中央系列精神,积极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在浙江的实践。 “生态省建设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世纪之交以来的十余年,虽然形势在发展、人事有更替,但几届省委、省政府决心始终没有变,工作始终没有断,力度始终没有减,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握牢‘交接棒’,跑好‘接力赛’,坚定不移续写好这篇大文章。” 曾居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画中的桐庐县,如今正以创建“中国最美县”的雄心壮志来响应历史传奇。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说,桐庐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因地制宜,强化“环境、服务、文化、产业”四位一体,既建设新农村,又经营新农村,力争“美丽中国、桐庐先行”。 桐庐人的奋斗意志,是浙江当前推进生态省建设的一个缩影。浙江省“两美”决定明确了主要目标,制定了“三步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决定》提出,到2015年,美丽浙江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基本完成国土(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和主体功能区、环境功能区布局,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美丽浙江建设体制机制和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到2017年,美丽浙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初步完成,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水、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省域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以及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水、大气、土壤和森林绿化美化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系统初步实现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和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争取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近年来,浙江省采取铁腕治水倒逼转型、持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全面启动治污治堵和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等系列“组合拳”,使得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发展空间盘活、美丽乡村成为浙江对外的“金名片”。 金华市浦江县由于在过去30多年发展水晶产业,造成全县85%的溪流被严重污染,境内的浦阳江一度成为钱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去年4月,浙江省委明确指示,要求浙江新一轮水环境整治要从污染最严重的浦阳江率先突破,发出了“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的号召。 “以釜底抽薪的气魄,像一名战士那样去战斗。”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回忆起这场治水攻坚战时说,通过综合运用舆论宣传、强势整治和依法打击,一年来关停水晶加工户18450家,移送相关部门处理533人,转移流动人口9.5万人。截至目前,境内462条“牛奶河”彻底消灭,577条垃圾河全部消灭,25条黑河臭河基本消灭,治水治出了一个清朗世界。 浙江省省长李强表示,要按照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三步走”的部署,必须强化制度思维,从刚性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为实现“两美”新目标,浙江正致力探索完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多元投入”的一整套体制机制。《决定》提出,力争三年内,使全省河流1-3类水质断面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20%以上、年优良空气天数达到250天以上、餐桌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等一系列事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具体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