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气温波动幅度较大,江南、华南等地局部地区遭遇洪涝灾害。这是5月30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5月1日至5月29日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平均降水量70.6毫米,较常年同期(64.4毫米)偏多9.6%。南方地区遭遇5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洪涝灾害较重。“西部及江汉、江淮地区降水偏少,其中新疆西部、西藏西北部和云南北部局地偏少8成以上;华南、江南大部及东北地区降水偏多,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广东省东北部偏多1倍以上。”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网络服务司副司长王志华介绍。 同时,全国平均气温16.2℃,与常年同期(16.1℃)基本持平;气温阶段性变化特点显著,上旬温度偏低,中下旬偏高。5月26日至29日华北黄淮等地则出现了大范围高温天气,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突破了1951年以来5月份最高气温极值。 谈及5月份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王志华表示:“东北地区的降水,有效缓解了旱情,中北部低温寡照的天气致使部分春播作物发育期推迟;北方冬麦区大部时段气象条件较好,但下旬后期干热风天气不利于冬小麦充分灌浆;江南、华南局部地区农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西南地区大部光温较为适宜,但重庆、贵州北部低温阴雨寡照不利于夏收及春播作物生长,云南滇中旱情持续。” 进入6月,我国将迎来主汛期,东南沿海台风也开始活跃,需注意防范暴雨、台风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王志华建议,各地正处于夏收夏种的关键时期,北方冬麦区要加强麦田后期管理,确保小麦丰产丰收,并做好夏种工作;东北春播区要适时中耕、施肥,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南方农区要做好田间管理,防范高温、强降水等不利天气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