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致粤农业直接损失逾13亿 灾后复产又遭“龙舟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01 11:25 来源: 南方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已开始艳阳高照,不过刚刚侵袭过南粤大地的这场暴雨对广东造成的影响并未完全解除,尤其是向来“看天脸色”的农业产业更是遭遇重创,目前正处在救灾复产的紧张时刻。

    “这场降水实在是太大、太猛了。”一位到地方走访的农业技术人员表示,5月前20天,广东全省降水量显著偏多,而且雨水来势凶猛,受浸地区减收、绝收的比例很高,广东下一步救灾复产的压力实在不小。

    根据笔者从广东省农业厅方面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17时,广东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87亿元。眼看这一波暴雨就已经对农业产业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多地农民减收压力显著增加,而多地更担忧灾后复产的效果将再受到“龙舟水”的考验。

    “由于暴雨洪涝来势猛,受浸地区作物普遍面临减产或绝收,河堤附近的农田经洪水冲刷,表层淤泥砂石堆积无法耕作。加上雨后天晴即出现高温天气,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田间管理和动物栏舍消毒防疫任务繁重。”眼下虽然很多地区降水已经停止,不过一位农业技术人员表示,此次降雨过后,救灾复产、防病防疫的工作压力都很大。

    广东省农业厅方面表示,正根据受灾情况,因地制宜指导各镇村做好灾后复产工作方案,一方面要尽快摸查水毁农田排灌设施情况,开展水毁工程的修复和农田沟渠的清淤、排渍、修整等工作,加快修复、维护农田设施,力争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实行分类指导,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真是要‘一镇一计’、‘一村一策’,各地受灾情况不同,复产所需支持也明显不同。”清远市农业局副调研员李敏怀介绍道,因为各地受灾情况不一,所以省里所说的“因地制宜”的思路十分必要,“比如受灾不是很重的地方就组织农户将农作物上覆盖的淤泥用水冲走,并指导其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进行针对性的预防,而灾情较重的话就组织对农作物改种补种。”

    清远农业部门就表示已经采取了片区责任制,确保每个县都有农技人员带队深入乡镇农村。其中仅仅英德就下调5个工作小组。截至目前,清远全市受浸农作物已经排水面积约5万亩,清淤0.5万亩,施肥喷药面积59.77万亩、清园面积1.3万亩、恢复农田灌溉面积1.15万亩。已开始改种补种面积0.3万亩。

    而韶关地区也表示,此次暴雨发生所处的时间点格外麻烦,所以救灾复产更要争分夺秒。“早稻处于幼穗分化初期,大部分春花生正处于下针期;部分蔬菜已进入成熟收获期,所以各项措施一定要尽快实施。”受灾较为严重的韶关市曲江区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要求各镇迅速组织农民抢时间做好洗苗、排渍和抢收工作,“对排灌不通畅或低洼的田块,我们采取了人工、机排等措施,排除田间积水,减轻作物涝害;而对已经成熟的蔬菜等作物,则及时组织人员抢收。”

    而广东省农业厅方面更表示,这一轮救灾复产工作接下来还要接受“龙舟水”的考验。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广东省仍然受不稳定的副高控制,继续维持晴热天气,广东省范围出现分散阵雨或雷阵雨,局部雨势明显,而6月正是“龙舟水”季节,仍有强降雨过程,现阶段灾后复产工作必将再次受到考验。

责任编辑: 郭慕清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