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荔县农民“袖手旁观”迎“三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10 15:34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西安6月10日电(记者 梁娟 丁海涛)又是一年“三夏”时,陕西省大荔县赵渡镇的田里却看不到村民们收割的身影。富民村三组的潘中合站在自家150多的麦田边“袖手旁观”,收割机、拖拉机、秸秆打捆机、播种机和加油车等正在田里轰鸣忙碌。

    “连收带种,半天时间就完了,秸秆顺手就卖了。麦子收得干,转身就能卖给收粮的。今年收成不错,一亩1000多斤,价格也不错,每斤1块1到1块2毛钱。现在就剩下数票子啦!”潘中合悠闲地说。

    潘中合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当地“夏收”就全部机械化了。以前收割、打麦、晾晒、施肥、播种,“三夏”全家人至少得忙半个月。

    给潘中合干活的这几台机器是村里明堂秸秆农机合作社的。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村民们采取筹资方式购买了收割机、运输机、打捆机、播种机等50台动力机械,然后加入合作社,一亩地收割、打捆、播种一条龙服务收费40元,秸秆卖到附近的一家生物炼油厂,每亩再返农民10元钱,农民每亩地只掏30元。

    据大荔县农业局副局长雷孟师介绍,今年全县小麦收获面积61.5万亩,产量约20万吨,预计比往年增产20%。基本上都采取机械作业,大概5-7天全县的“夏收”工作就全部结束了。

    “收割这么悠闲,其他农时呢?”记者好奇地问潘中合。

    潘中合说:“这些田地灌溉仍需要人工作业,还是挺麻烦的,要是有了那个家伙,就真是悠闲了!”

    潘中合手指的方向,是大荔鑫坤果蔬专业合作社的5000亩麦田,一组指针式喷灌圈设备正在工作。李秀芳理事长介绍说,今年在关中地区率先使用的指针式喷灌圈,一天时间一套设备就可以喷灌1000亩田地,在这块田里共有5组设备,5000亩地喷灌一次一天就结束了。为安装这5组设备合作社投资了8000万元,但是可以用15年,不管种啥庄稼,都可以用,根本不费人力。

    据记者了解,这块田里种的是正在试验中的小麦新品种,现在还没有正式命名。这种小麦明显比潘中合家的小麦秆高、穗长、麦粒饱满,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产量预计远远超过普通品种。

    李秀芳是在北京做果蔬外贸的大荔人,为了保证出口果蔬品质,就在家乡成立了合作社,承包了2万亩土地从事种植和外贸。她采用的一些现代化生产方式给当地农民很大触动,引来农民纷纷效仿。

    说到秸秆炼油,在雷孟师的引领下,记者来到陕西瑛基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看到有两套高约30米的设备正在运行。各种农作物的秸秆进入这些设备后,循环用水高温燃烧,出来的就是工业燃油和炭粉。

    公司经理刘永红说,农作物秸秆是公司的主要原料,大荔县每年产各类秸秆资源100万吨。他还打算再投资两套生产线。

    一望无垠的金黄色麦田,与往年没有不同。但只有走到田间地头,才能发现农民“夏收”和种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正在改变着农村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 郭慕清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