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6月10日电 (记者 潘林青、叶婧)“你看,田里小麦都倒了,被砸下来的麦粒埋进了土里,要是这两天麦子再发了芽,那就全完了。”在9日傍晚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之后,本该因为丰收而“喜上眉梢”的种粮大户马培君,现在却“愁上心头”。 眼下,山东小麦机收已经进入高峰期。记者5日在滕州市西岗镇初次见到马培君时,他身后是一大片金灿灿的麦田,麦粒饱满。马培君告诉记者,他今年种植小麦1100多亩,小麦长势比往年好,平均亩产预计达到600公斤,比往年增产50公斤。“看样子,今年能比往年多赚10万元。” 苏长学是滕州市西岗镇舜耕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种了460亩小麦。记者6日见到他时,丰收的喜悦也“写在”脸上。 然而,一场冰雹让不少种粮大户的美梦成了泡影。9日傍晚持续了近半小时的冰雹,让马培君等种粮大户损失惨重。他们告诉记者,冰雹在地面堆积超过5厘米,最大有鸡蛋大小。 苏长学在遭受冰雹灾害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费用为1000元/亩,加上这一季小麦的种子、化肥、人工等费用,他平均每亩地亏损超过650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像马培君、苏长学这样遭受损失的种粮大户还有不少。滕州市西岗镇农业办主任张永告诉记者,这个镇共种植小麦5.8万亩,截至9日上午,已收获小麦约3.8万亩,未收获的2万亩小麦中有近一半面临绝收,这些地块几乎全为种粮大户所有。 “乡镇已经和负责农业保险的公司对接上,正在统计受灾面积。此外,还在积极与民政部门和慈善机构联系,争取尽快安置受灾群众,修缮受损房屋。目前,救灾工作还在继续。”张永说。 滕州市一些种粮大户和基层干部呼吁,随着粮食规模化种植面积增大,种粮大户也面临着更大的市场、自然等方面的风险,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有效分散和化解风险,让种粮大户能够“放心种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