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12日电(记者 刘彤 都红刚)“三夏”大忙时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和他的育种课题组团队正在与时间赛跑,进行小麦新品种的选定和培育。 今年51岁的吉万全是我国小麦育种领域的知名专家,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他师从我国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领域的“泰斗”李振声教授,在小麦育种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每年的‘三夏’时节,是育种工作者最忙碌的时候。”吉万全说,“随着试验田里各个品系的试验品种逐步进入成熟期,我们也需要在第一时间筛选小麦单株,通过查验落黄的好坏、灌浆的饱满、抗病性的差异等一系列环节,确定优质株系,进而进行培育和实验,在通过国家审定后确定为有经济推广价值的小麦品种。” 和广袤的关中平原上操作收割机收获小麦的农民不同,每天早上六时不到,吉万全就带领他的团队进入麦田,逐一查看单株小麦的生长情况。“就拿‘西农509’这个品种来说,它的特点是抗病性好,适应性强,目前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种植规模已达上百万亩。从2002年杂交试验开始,经过6年的品系选择,再到进行3年的国家实验,这个品种的形成,花费了课题组整整9年的时间。而每个小麦品种的形成,都要经过类似的过程。可以说,‘大浪淘沙’式的不断选择和实验,是育种工作者最为真实的工作状态。但每年都有收获、每年都在进步,也让我们在试验田里看到了希望。” 谈起以后的愿景,吉万全说,试验田就是我们的工作室,“工作显得有点枯燥,但每年的工作成果却让每位课题组的成员心里却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