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孩子爱上村委会里的“家庭作业辅导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13 19:48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13日电(记者 毛咏)谢皮开提江·巴吾东在记者的本子上极其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名字。“这是乌鲁木齐来的叔叔教我写的!”这个大眼睛的瘦小男孩指着篮球架说:“我还学会打篮球啦!”

    初夏的和田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颗颗饱满的白色、黑色桑葚藏在肥绿的叶子下面,每一颗都像一包糖;小小的青杏也簇拥在枝头,一天天地吸收阳光一天天地长大。空气中弥散着一股淡淡的清甜味。

    谢皮开提江·巴吾东盘腿坐在萨伊吾斯塘村村委会的水泥地上告诉记者,村里所有的小伙伴儿一放学都喜欢到村委会来玩,因为这里有乌鲁木齐来的叔叔阿姨可以辅导作业,教我们打篮球,“这里晚上都亮着灯,叔叔阿姨带着我们玩,还教我们汉语、辅导作业,我们教他们维语呢!”

    记者也盘腿坐着,周围好奇的孩子纷纷加入进来,一会儿工夫就围坐了一片。

    “我们读不准的汉语,叔叔阿姨就教我们怎么读!”

    “那个大个子的叔叔,就那个胖胖的尼加提叔叔,嘿嘿……他教我们打篮球!”

    “我喜欢那个姐姐,她教我做作业!”

    孩子们七嘴八舌,生怕记者没有记录下自己的话。从这些农村孩子一张张开心而真诚的脸上,记者看到的是他们从内心对这些来自乌鲁木齐的叔叔阿姨的喜欢。对能在村委会里做作业、学汉语、打篮球的喜爱,对这样一个在夜晚也能亮着灯并充满欢声笑语的村委会大院的由衷信赖。

    萨伊吾斯塘村是和田民丰县尼雅乡一个靠近沙漠的小村子。今年3月,在自治区20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的“三民”活动中,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的工作组进驻村委会。原本寂寥的村委会大院很快变样了。

    驻村工作组组长薛明介绍说,他们和村干部一起从亮化美化村委会大院开始,逐渐扩大到对整个村子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和改善。薛明说:“村委会是最基层的核心阵地,就是要让它变成村里最整洁、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村民们才会聚集到村委会来,我们的基层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驻村工作组的带领下,萨伊吾斯塘村村委会大变样:建筑垃圾坑平整成为篮球场,荒落的院子重整出三分多地,种植了杏树、梨树、桃树、苹果和红枣树,还开辟了一个小菜园。人行道、村委会大门、村民活动室、图书室门前屋后道路进行了硬化,更新了国旗杆、国旗等。

    驻村工作组还多次与电力公司协调,为这个沙漠边缘的小村改造电力设施、更换动力电线、建起灯光篮球场、改善了村委会办公室、警卫室、村民活动室、村民婚礼服务厅、图书室的照明设备等。工作组最爱打篮球的尼加提天天带孩子们打篮球、羽毛球,其他成员则给小一些的孩子辅导作业、互学语言。每天黄昏后,村委会大院里都是笑声阵阵,书声琅琅。

    “阿姨,你不知道,我们可喜欢村委会了。这里可以看电影,有演出,有麦西来甫(集体参与的舞蹈),每天晚上都能打篮球、羽毛球。”

    “姆合布尔(维语意“记者”)阿姨!”小谢皮开提江·巴吾东提高嗓门,“我们最喜欢桑树下面的那个小课桌,乌鲁木齐来的叔叔阿姨都给我们讲作业、教汉语!”

    最欣慰的是老支书。如今已是82岁高龄的买托乎提·尼亚孜说:“村委会的变化很大,这都是工作组的功劳,现在年轻人可以打篮球,不再凑在一起无所事事。孩子们有玩的地方,连村民也开始到村委会来,还有人专门来这里照相……亚克西,这才是老百姓需要的村委会嘛!”

    5月20日,在薛明和全体工作组的努力下,萨伊吾斯塘村成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混编青少年篮球队,他们最大的18岁,最小的13岁,工作组还当场为队员发放了服装、篮球鞋和鞋袜。薛明和工作组的成员则得到村民们送上的维吾尔族小花帽。“我们的比赛已经很正式了,临近的村开始跟我们取经,要和我们比赛!现在连村民都在积极参加村委会的活动,村级阵地的吸引力在逐渐加强。”薛明说。

    2013年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疆各级机关抽调20万名机关干部,开展为期三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实现一万个村全覆盖。活动旨在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打好民心、民安、民富这个长治久安的基础。

责任编辑: 向思敏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