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织密一张网 基层显活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6-16 09:49 来源: 云南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一张涵盖城乡、从社区到村组的云南省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网络,把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紧密联接起来,实现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

    从2014年年初在云南省推广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这一新模式带来的变化,被老百姓形象地概括为:每块土地都有人管理,每户人家都有人服务,干部作风好了、办事效率高了、矛盾纠纷少了。

    这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由各州市成千上万个网格组成的“大网”,犹如血脉延伸至整个社会肌体的最末梢,使云南省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焕发出蓬勃生机。

    “网格”成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秀”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服务管理工作方式。随着各地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的大力推进,针对个体党员干部“单兵作战”难以提供全面有效服务的状况,一些地方开始探索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做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各类代表联系服务群众“1+7+15”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被誉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红河样本”。

    2011年7月,安宁、楚雄、开远等6县(市、区)被列为省级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各试点县(市、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相继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根据城乡社区(村)的不同实际和相关要素划分网格,辖区内居民被纳入网格中,并在每一项服务中配备网格员,网格员们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解决问题。

    2012年,云南省省委政法委组成6个调研组,对6个试点县(市、区)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进行调研。结合云南省实际,省委政法委、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起草了《关于在全省社区(村)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意见》。经向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9家省级部门及16个州市征求意见后,又两次召开省委政法委专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形成正式文稿提请省委常委会议审议。2013年12月16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意见》,并决定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全省贯彻落实,要求真正把“上面千条线”变成“基层一张网”,让人民群众在创新社会治理、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得到实惠、看到变化。

    2014年1月《意见》出台后,省委、省政府立即对云南省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明确1个牵头单位和20个参与单位,按照任务分工认真抓落实,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由此,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全省全面推行。

    “上面千条线”汇聚成“基层一张网”

    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全省各地逐级建立机构,及时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实施重点推进。

    科学划分网格。各地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服务资源配置和居民生活习惯等特点,在农村原则上以每个村民委员会或人数较多的村民小组为一个网格,在社区根据小区、楼宇、街巷等要素划分网格,机关、团体、学校、医院等可视情况单独划分网格,并对应网格配备“网格员”。一些地方还有针对性地在外来流动人口居住区、大型市场等特定人群的聚集区单独建网格。

    目前,全省16个州市均结合各地实际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这一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基本构建了党政主导、各方参与、全面覆盖、上下联动的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各地本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主体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原则,对应每一网格,整合基层党员干部、综治员、调解员、大学生“村官”、乡土能人等人力资源,组建以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社会优秀骨干分子、专业人才为补充的网格管理员队伍。

    创新搭建平台。2013年6月以来,省综治办研发了“云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按照“12345”的构想,搭建以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为基础,以县级平安建设综合信息平台为核心,服务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决策共享应用的综治信息系统。同时,还协调省通信管理局开通96885综治短信特服号。目前,16个州市网格员可通过短信、综治通手机等方式实现事件实时报送到县级平安建设综合信息平台。

    一张密布云南各地的服务“大网”由此结成。保山市河图镇金竹林社区第四网格治安中心户长赵金万对“大网”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他认为这项创新实践,打破了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上面千条线”汇聚到“基层一张网”,实现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

    精管每片土地服务好每户人家

    一项新举措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群众。群众相信实实在在做出来的事,他们对“网格”的理解也来自一桩桩温暖人心的事。

    泸西县金马镇的山口村曾是一个让党委政府揪心、村民忧心、外人看着闹心的“后进村”,面对种种乱象,当地党委、政府没少进行整治,但收效甚微。该村推行“1632”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后,在加强村“两委”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发动群众群防群治,从根本上解决了“领村无人”、“管理无方”、“和谐无望”的难题。如今,山口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工作在“网”上提速,服务在“格”中提效。各地坚持上下联动,不断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在解民忧、办实事上下功夫。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在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成立网格管理、综治维稳、为民服务“三个中心”,“三个中心”一起办公为老百姓服务,为民办好事实事13734件,协调有关部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14件。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以掌握信息为重点、以化解矛盾为目的、以服务群众为宗旨,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平台、明确6项职责任务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大关县从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入手,在全县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格局。

    一张服务网撑开新格局

    经过一次次的创新实践,云南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手段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13年11月,中央综治办综治三室副主任李炜率调研组在云南考察调研时,充分肯定了“网格化服务管理”这一做法,认为很有推广价值,并要求进一步巩固好目前取得的成果,继续探索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按照工作部署,2014年6月30日前,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县城所在地的乡(镇、街道)都将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年底以前,其余乡(镇、街道)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全省所有社区(村)基本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全覆盖。

    在“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中,基层干部的社会服务管理理念在一次次走访服务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基层服务管理的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资源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决策从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

    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恳谈问计以后,按照中央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云南省从实际出发,在稳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基础上,不断创新,力求从更深的层次不断强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功能,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进而切实改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创新,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

责任编辑: 陈燕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