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共场所不存在污言秽语”纳入社会文明测评体系,作为测评的重要指标内容进行实地监测考评。这是上海市文明办负责人在6月27日举行的市政协重点督办 “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案专题协商座谈会上介绍的。 公共场所污言秽语令城市文明形象大打折扣。地铁公交上乘客挤蹭、碰撞、踩脚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人为这些小事出口伤人,互相谩骂,受到劝告时还振振有词:“骂人不犯法”、“谁也管不着”;一些出租车司机载客过程中,一边开车一边骂骂咧咧,严重影响乘客情绪。 市文明办表示,在新修订的《上海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和 《上海市文明进步指数测评体系》中,将“公共场所不存在污言秽语”作为测评的重要指标内容,就是为了从小处出发,从市民日常的言谈举止出发,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今年在 《上海市文明行业创建考评体系》中,还创新服务规范要求,针对出租车窗口行业礼仪服务,进一步加大出租车驾驶员规范服务的培训力度,通过驾驶员规范使用文明用语,展示出租车行业的文明形象。与此同时,在旅游行业也开展了“文明旅游”专项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引导,加强对游客行前礼仪培训。(通讯员 蔡伟蔚 记者 张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