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审计查出问题 取之于民的钱要用在刀刃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7-03 08:4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核心观点:审计是一项经济监督活动,发现问题,审计机构已经圆满履行了职责。当然,真正要杜绝这些问题,不仅要依靠“事后审查”——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而且要构建“长效机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更为期待“事前监督”——预算法修订后能带来美好愿景。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张赫/东方IC)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严肃整改审计查出问题。(7月2日中国政府网)

    提到审计,很多人可能首先就会想到一个“人名”——李金华。1998年到2008年,他连续10年担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2003年,他获得连任时所作的审计报告,第一次被媒体冠以“审计风暴”,那些在公众看来高高在上的中央国字头部门,一一被点名批评。再次审视,当年最重要的并非炮轰部委的大胆举动,而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开始实行,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所有重大项目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发布公告。如今,这一目标已然实现。

    6月26日,国家审计署发布审计公告,公布了38家中央部门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审计公告反映了一些中央部门和所属单位“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中央部门所属单位和主管的社会团体进行了审计,揭示了这些机构利用所在部门影响力和掌握的行业资源,通过违规收费、开展评比、举办培训等取得收入等问题。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人的“纳税人”意识不断增强。如今,人们关切审计报告不仅是简单的“围观”,而且希望通过揭示问题促进整改、推动完善制度健全法制,减少问题产生的根源,降低问题发生的几率。正如会议所强调,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不折不扣坚决严肃整改。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一把手”是整改的第一责任人,要列出整改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实行对账销号,10月底向国务院报告整改情况,并在向全国人大报告后对社会公布。

    进一步说,经济运行想要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应发挥审计对经济的“体检诊断”功能,及时发现和揭示发展中的风险隐患,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推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整改促进稳增长、调结构。一方面要盘活趴在账上的存量资金,整合专项、优化增量,切实使宝贵资金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要促进“脱实向虚”的信贷资金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有效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审计风暴连续多年成为“新闻富矿”,却也渐生审美疲劳,问题是“年年岁岁花相似”,久而久之,公众便“累觉不爱”了。改变以往重审计、轻整改的现状,会议给出了“答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从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入手,同时进一步简政放权,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事项连同项目确定权和相关资金分配权一并下放。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和落实决策审批终身责任制、执行监督连带责任制,依法规范财政收支行为。  

    政府的职责是为老百姓办事,要把取之于民的钱更好地造福人民。政府俭朴了,用于群众的钱就能更多。审计是一项经济监督活动,发现问题,审计机构已经圆满履行了职责。当然,真正要杜绝这些问题,不仅要依靠“事后审查”——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而且要构建“长效机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更为期待“事前监督”——预算法修订后能带来美好愿景。(年巍)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