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是重大的制度创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7-03 12:48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在我国,有数百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申请的专利数已位列世界前列,然而与之不匹配的是,我国的大量企业没有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益,存在“科研、生产两层皮”的现象。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技成果处置收益体制机制不够健全。7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解决这一问题送来了“及时雨”--会议决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这是重大的思想突破和制度创新。

    会议强调,必须在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积极探索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赋予创造成果的单位,进一步为创新创造松绑加力。

    这一新举措把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分配权给了科研单位,相信“松了绑”之后的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必将大幅提升,“外行领导内行”的尴尬现象也将被避免。

    会议不仅给出了政策方针,更给出了政策实施的“路线图”,决定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允许试点单位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更多激励对科技成果创造作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人员,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可以预见,在这一年中,这一激励措施将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者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可能不仅会在专家论证会上展现自己的新发现、新研究成果,而且会更为主动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原来被视为“高精尖”的一些技术将走入寻常百姓家。

    这一政策的出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只有理顺科技创新的体制,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的高效高速发展。因此,会议将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不仅要求科研成果过硬,更要求成果转化机制顺畅、合理。

    会议还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协调联动,及时跟踪解决问题,试点成熟后向更大范围推广。相较于高校、科研院所,一些高科技企业更企盼着这一政策的“落地”--21世纪以来,在我国企业中已经建设了百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研究与生产贴合得更近,成果更易于转化为生产效益。相信如果这一政策在事业单位中施行成功,在企业的施行更会“水到渠成”。(付饶)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