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许更多民企进入500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7-09 10:5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日前,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榜单揭晓,这是世界公认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著名、最权威的一份榜单。相比沃尔玛重回状元宝座,国人更关注哪些中国企业金榜题名,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企业的上榜数量已经连续第11年增加,今年更是达到了100家,仅次于美国的128家。

    榜单显示,中石化集团位列中国企业的榜首,并取代埃克森美孚位列500强的探花之位,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前三名。此前,前三名的位置一直是壳牌、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战场。在前十名中,中石油和国家电网两家“巨无霸”企业跻身其中,也使得中国企业数量达到前所未有的三家,超过日本和美国。

    细数这些数据,中国企业数量、平均收入和资产规模都让人感到振奋,但这背后也藏着隐忧。在一些体现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上,中国企业仍然与国外企业有一定差距。比如美国企业平均利润额达到62.4亿美元,几乎是中国企业的2倍,这就表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这个榜单还暴露了一个更值得忧虑的问题,那就是入榜的国外企业大部分是民企,其中不乏科技、商业和服务类公司,但入榜的中国企业大部分是央企或国企,以资源型企业居多,民企尽管增加到了8个,且整体排名前移,但其占比和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非常不匹配。

    2013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披露称,2012年非公有制企业利润达到1.82万亿元,5年来其利润增长年均达21.6%,非公有制企业在城镇基础设施投资所占的比重超过60%,税收的贡献超过了50%,GDP所占比重超过了60%,就业贡献超过80%,在新增就业中,其贡献达到了90%。

    尽管数据显示非公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现实中的“玻璃门”依旧坚硬。在获取信贷资源或者政府支持等方面,民企相比国企有着先天不足、后天乏力的特点。在许多重要领域,社会资本进入仍然步履维艰,也正是这些难以进入的领域,给中国诞生了为数不少的500强央企或国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到,“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这些政策对非公企业而言是重大利好,遗憾的是,这些指示和要求距离落实仍有一段路。尽管《财富》500强的榜单每年都会出炉,“国强民弱”的一些现象并非今日才有,但它依旧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和提醒。

    首先,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内驱动力,将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压力下,中国要想激发经济活力,尤其需要营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层面不断打破市场准入的门槛,在更多领域开放社会资本进入,让民企与国企同台竞技。

    其次,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呈现方式,中央要求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但这并非意味着把国企放在温室里培养。国家力量对于国企形成天然的保护有其合理之处,但要发展市场经济,过度强调差异化保护不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更不利于国企的健康发展,还妨碍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

    再次,《财富》500强的榜单重要,但也不重要。它从开始设立至今就是一个动态的名单,几十年来进进出出榜单的企业有成百上千家。企业进入榜单毋庸沾沾自喜,跌落榜单也无需垂头丧气,何况这个榜单也有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还是以规模论英雄。最关键的,还是要求企业不断完善企业治理,踏准市场的节奏,依靠改革和创新活下去、活得好才最要紧,其余都是浮云。

    此外,一些央企到地方国企近来都开始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因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也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们相信并期许,通过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未来的《财富》500强名单会有更多中国民企或社会资本的身影。(田享华)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