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探索财政资金事前绩效评估 把钱花在“刀刃”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7-09 15:2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任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高低事关政府公信力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北京市财政局近年来探索把绩效评价引入事前环节,推进市级预算部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评价观念从“事后评价”向“事前评估”转化,努力把钱花在“刀刃”上。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说,事后绩效是对本年度预算执行完毕的评价,也就是钱已经花完了再去看效果,属于“亡羊补牢”。而对于更关键的“钱该不该花”,事后评价“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北京市财政局决定把绩效评价引入事前环节。

    都说事前绩效评估难,北京市财政局是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我们不是用行政手段去制约预算单位的发展,而是用绩效管理为手段来为预算单位服务。”韩杰说。

    为了让事前绩效评估顺利推进,北京市财政部门运用新思维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即变“砍项目”为“促服务”,用服务的方式推动预算部门主动重视绩效。换言之,绩效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核减预算单位项目,而是要让预算更加完善。比如,预算单位每做一个项目绩效时,财政局的工作人员都要同专家一起,为其项目申报、预算细化、完善资料等提出合理建议。

    评估主体多元化是保证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有效性的基本原则。基于此,北京市财政局建立了第三方评估机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和组织参与到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来。

    在工作程序上,通过项目单位和主管部门自评、现场调研评价和专家评价会综合评价等程序,采用抽样调查、现场勘察等方法,加强对反映“绩效”资料的收集和核实。

    最能体现北京市事前绩效评估成果的是北京市财政局专门编制的《项目支出事前绩效评估报告》。记者查阅发现,《报告》会把某一项目概况、评估方式、查阅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调研等具体事项一一进行说明,以此判定预算通过还是不通过。

    “评估报告让预算单位对是否获取支持一目了然。”韩杰说,特别是对一些评估未通过项目,预算单位可以更清晰地明白申报预算项目的薄弱点,改进预算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 司徒宇乾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