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一轮生态农业建设已经启动,“清洁空气”、“净化水源”、“改良土壤”成为未来首都农业发展的三个核心目标。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三年内北京市将陆续实施渔业增殖放流、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九项重点工程。其中,今年将启动创建30个生态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园,作为全市农业园区的标杆。 跻身示范园,要迈过高“门槛”。市农业局副局长阎晓军介绍说,新的《种植业生态农业园区评价规范》已经制定完成,各区县正按照这一标准对基础好的园区进行升级改造。 位于密云县的农业生态示范园刚刚通过评定。在这里,所有农产品都采用了全程绿色防控的新技术,达到了零农药残留、零化肥污染。阎晓军介绍说,这样的生态示范园今年要在京郊建成30个。各示范园将引进新型种植品种、水肥一体化、生物天敌防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用新技术,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的同时,大幅节约水、肥、药的使用;园区还要动态监测土壤质量、水分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推行水肥精准化管理、安全精准用药和生物防治。 经过考核、评比,过关的园区将被授予“生态核心示范园区”标牌,便于市民识别。对于核心生态示范园,市农业局将优先给予政策倾斜、资金保障、技术聚焦。 阎晓军说,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耕地等自然资源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利用,而发展生态农业既可为市民提供优质鲜活农产品,又可为市民提供农耕文明多元文化的休闲体验环境,还可成为阻隔都市污染的绿色生态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