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 资料图 中国经济半年报如期在16日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对于这份“成绩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频道采访时坦言,经济增速在预期范围之内。中央已明确提出,要通过改革激发经济主体的动力,而不是政府的动力。今后经济工作的目标不是增长的本身,可能更多要看经济增长动力。 国家统计局消息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统计局认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 作为升级转型关键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备受关注。“经济增速总体上在预期范围之内,”相较于该数据略低于机构预测,赵锡军直言,“没有说上半年增速要一定达到7.5%,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好一些。如果推高经济增长要靠数字,通过上项目先提高,这很简单。但不管贷款及后续效果怎样,这种思路带来的后遗症很严重。” 赵锡军说:“其实现在还一直在消化2009年那一轮刺激的结果。促进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出台政策,而不考虑到数字背后形成的是有效资产还是负产能。我国经济政策指导思想不是简单地只看经济指标,尤其是看GDP增速。如果出现波动就担忧,还是落入老的思路。”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是要通过百姓自主消费及企业自主投资。中央已明确提出,要通过改革激发经济主体的动力,而不是政府的动力。“如果老百姓不愿意消费,企业不愿意扩大生产,非给钱让其消费或投资,就会瞎花钱瞎投资。” 另外,赵锡军认为,要通过改革让企业在投资等各方面有更多自主权。比如某些投资领域限制民资进入,应尽快放开。 总体来看,上半年经济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增长的自主性,要比往年要好。对于全年经济增速,赵锡军称,从目前判断来看,无论是7.4%还是7.5%都是合理的。“经济工作的目标不是增长的本身,可能更多地看经济增长动力。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求有更好的经济结构、民生有更好地改善,这些比单纯的经济高速增长更好一些。”(记者 姚慧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