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起“进入三伏天” 为30天注意防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7-17 15:42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天津7月17日电(记者 周润健)“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7月18日将迎来“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专家表示,今年的“三伏天”为30天,公众要注意防暑、避暑。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三伏天”在夏至后,小暑和大暑之间某日开始,立秋后还有一段民间所谓的“秋老虎”。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热死老鼠”等说法。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8日交“初伏”,7月28日交“中伏”,8月7日交“末伏”,8月17日“出伏”,共计30天,比去年少10天。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极容易发生中暑。

    中央气象台预计,入伏后,我国各地的气温将会进一步升高,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东部等地多晴热少雨天气,部分地区将出现38℃以上的高温桑拿天气。高温最强时段将出现在7月19日至21日。

    随着天气从干热到闷热,从“烤箱”变“蒸笼”,公众要注意防暑、避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此时节,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比如勤洗澡、保持室内通风、善用温和的消暑食品等。

    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的时候注意多休息,外出时最好带上一把遮阳伞,多喝清凉饮料、淡盐水、绿豆汤等。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对中暑有一定预防作用,夏日工作时最好随身携带。

    在饮食调理上,少油腻,多清淡,可适当多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生活起居上,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戒酒。

责任编辑: 刘啸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