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企壮大起航-创业者收获工商登记改革红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7-24 19:3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字体: 打印本页

    7月22日,重庆市江北区嘉陵三村-微企创业园中,宾客如云,门庭若市。今年1月28日重庆市政府印发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投资创业热情。

    政策配套 成效显著

    2013年6月1日起,重庆市在6个区县和3个微企孵化园试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让市场主体提前享受改革红利,取得良好效果。重庆市除了按国务院要求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外,还在"先照后证"、放宽经营场所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先行探索,降低了市场主体的筹建成本和准入门槛,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场所问题。在此基础上,重庆市以注册资本制度改革为契机,全面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有效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市场主体对于资金的运用更加灵活,重庆市成为全国率先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省市之一。

    重小扶微 打造集群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以来,重庆市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把在校大学生纳入微型企业政策扶持体系,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程,倡导以创业带动就业,走出了一条有重庆特色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之路。截至2014年6月底,享受财政补助资金的11.83万户微型企业中,全市创业大学生累计达1.64万名,带动就业近13万人。仅2013年新增大学生创业者0.41万人,创业比例达2.52%,高出全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率1个多百分点。重庆市大学城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还被团中央授予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

    加大活力 释放红利

    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以来,民间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投资活力明显增强。今年1-6月,重庆市新设立各类企业4.23万户、注册资本1633.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74%和143.9%,创同期新增数量历史新高。1月28日改革正式实施以来至6月底,重庆市共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1.05万户,其中企业3.81万户,同比增长27.56%。其中97.49%是民营企业。新设企业注册资本达1444.32亿元,同比增长112.91%,投资活力明显增强,其中,公司注册资本最高达20亿元。在整个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注册资本认缴制等改革措施对企业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改革实施前,企业在市场主体总量中的占比为26%;改革实施仅5个月,企业占比就上升至27.32%,市场主体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规范服务 强化监管

    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改年检为年报、从实缴资本到认缴资本,在放宽准入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监管职责。重庆市强化了抽查监管、重点监管、协同监管、建立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信用约束、推进社会自律监管等七个方面的监管措施,能够做到"宽进"和"严管"同步推进。转变理念为抓手,找准监管执法工作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执法理念,建成了集互联网情报监测、情报分析研判、情报信息管理三大系统为一体的情报信息工作平台。在执法系统实现了远程指挥、远程监控和案件指导,增强了执法办案的统筹指挥能力。建成了一流水平的电子证据取证实验室,具备远程取证、现场勘验和实验室分析三大功能,有效解决网络违法行为的"取证难"问题。在监管的过程中以信用约束为重点,建立"黑名单库"、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健全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发挥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牵头作用,开发建设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征集整合65个市级成员单位和38个区县的企业信用信息2677.3万条,且信息量保持着年均30.17%的高增速。通过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交易、药品交易、财政性资金涉企款项补助审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约束了失信行为。通过及时跟进信用约束、强化监管执法等"严管"措施,企业对信用信息更加关注。今年以来,联合征信系统查询访问量同比增长55.7%,企业信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记者 韩超)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