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调查失业率更显社会公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7-31 08:33 来源: 经济观察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就业,就是经济发展的镜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适时发布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会议指出,保就业是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区间调控必须确保的民生“下限”。会议确定,在继续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的同时,由统计部门依法适时发布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数据,以更加全面动态反映失业情况,让社会和公众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使宏观经济决策更加“心中有数”,为促进比较充分的就业提供支持。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衡量失业的指标有两种,即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此前作为官方数据正式公布的失业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经济数据和就业数据密切相关,从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左右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与经济波动周期性之间的一致性明显偏弱。因此,公布更能真实反映就业状况的调查失业率数据,可以为整体宏观调控提供更准确的经济参数。

    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将超1000万人,这是六年来首次上调新增就业人数。保就业,是本届政府的重要目标。中国实施调查失业率,对未来国家经济目标的调控意义重大。

    城镇新增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增大学生就业,另一个是农民工就业。今年的高校毕业人数高达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而截至今年6月底,外出农民工已经达到了1.7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7万。

    针对大学生就业,今年上半已经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发放小额贷款、配合落户政策等优惠政策。与此相比,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则需要更多制度上的配合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户籍制度改革。

    就业和户籍,一直就是被捆绑在一起的两个问题。城乡二元制度是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而将与工业和商业有关的就业机会留给了城市。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农民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但却一直没有机会获得本应享有的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

    不仅如此,由于户籍制度等障碍,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的逐步扩大虽然转移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但是由于教育、社保体制跟不上,“农二代”仍然无法完全融入真正的城市生活,这不仅成为一个压力不断加大的经济问题,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在最新公布的户籍制度改革新政中明确表示,这次户籍制度改革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且能够逐步享受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只有有了这样的户籍改革力度,才能实现就业以及今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持续推进。

    因此,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除了要调整产业比例,更要在政策上对农民工做出更多倾斜,要引导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就要在落户和住房上实现真正的市民待遇。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这不仅是保就业,更是对过去旧有经济模式的一次彻底转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有勇气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不仅表明政府为老百姓服务的诚意和保就业、促民生的决心,也意味着在就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将更加公平和务实。(李晓丹)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