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之吉林样本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01 13:2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每天还没开门,政务大厅门口就候着一群拎着水瓶子的中介,一开门就冲了进来,比上班还准时。过去管不了拦不住,现在这些人都不知道去哪儿了。”站在吉林省政务大厅工商所的窗口旁,徐彩晶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这位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务大厅副主任,见证了吉林省开始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的细微变化。自从吉林实行网上免费工商登记验资平台后,一些前来办理的中介机构自动遁形。

    早于特区

    吉林省从2012年开始“试水”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甚至早于利用其特区立法权进行该项改革试点的深圳、珠海等地。

    但正因吉林没有立法权,如何拿捏法律的尺度和改革的力度,使改革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吉林经验可以一窥改革决策和实施等过程中的多方角力,成为全国深化改革背景下“先行先试”的生动样本。

    “比深圳、东莞早” 偏居东北,吉林省却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一事上先行一步,并与全国深化改革的鼓点合拍。

    “放水养鱼”,让市场选择或淘汰市场主体,2012年8月,吉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试行意见》(下称《意见》),推行了“先照后证、注册资本零首付、验资e线通、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放宽年检时限”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一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甚至早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的深圳、东莞等地。“其后在去深圳考察交流时,对方也没料到我们的步子迈这么大。”吉林省工商局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意见》由吉林省工商局起草,最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12年8月13日发布。

    吉林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臧忠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忆,三个因素促成了吉林这项改革“胎动”:企业反映办照难、办照慢的呼声高;其次国家一直在鼓励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鼓励在法律框架下改革创新;其三是吉林发展经济的观念比较落后,省政府要求各部门积极探索。

    既是大势所趋,不如及早行动。

    尽管改革得到了省委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阻力仍不容忽视,既来自于其他政府部门,同样也来自于工商系统内部。

    “2012年酝酿改革和《意见》时,有的部门甚至直接给打电话,表示不同意,因而多次征求各部门意见,做工作。”臧忠生谈道。

    以“先照后证”为例,对企业而言,好处不言而喻。

    办好营业执照的企业,尽管仍不能开门营业,但是可以进行先期筹建工作,其中多项涉及到以营业执照为前提;与此同时,同期办理许可证。

    一言以蔽之,申办公司的流程未变,时间缩短。但这项改革对行政审理单位提出了更高的事中、事后监督的要求。

    改革前,涉及许可事项的企业申办者需要先办好“许可证”,然后拿着许可证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由工商部门来审核、负责。

    改革后,工商部门先给企业申请者办好执照,然后去办许可证,因谁办证谁负责、谁办证谁监管,审批部门被推到“前沿”。

    前置审批改革

    吉林省工商局副局长关景富认为,这一举措也在倒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3年初,吉林全省各级工商登记窗口推出了“三零服务”,即“注册资本零首付、登记注册零收费、市场准入零障碍”,累计为市场主体节约资金近亿元,工商登记提前办结率达到85%以上,直接惠及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根据吉林工商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年3月至6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0.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金)91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和74.5%。

    7月30日,吉林森工集团企业管理处处长高晨亮为集团旗下金桥地板集团办理注册资本增资,计划从目前的三个亿增加到六个多亿元。

    他告诉记者,“这次增资既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如果没有‘实缴’变为‘认缴’的改革政策,恐怕不会一次性增加三个多亿。与此同时,三中全会要求国企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发展员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认缴制为收入和积累相对都比较少的企业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参与国企改制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切开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收费桥梁

    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存活、壮大远非取决于工商登记制度这一项。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10位新注册小微企业主专题座谈时表示,要继续减少前置审批,让企业放开手脚,“不能像赛场上的障碍栏一样,跨过一栏还有一栏。”

    仍以“先照后证”为例,企业何时能开门营业,办好了营业执照不算数,取决于“办证”速度。这进一步要求政府一方面要减少前置审批项目;另一方面转变工作职能和作风,加强事中服务和事后监管。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的通知》,其中要求切实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的措施。

    “一些地方行政审批前置项目和收费多的问题,实质是政府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不到位所致,因为审批项目多,所以相应地就会有一些收费。”7月29日,发改委价格司巡视员张满英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及收费的措施,其核心就是要切开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收费的联系。

    砍掉验资费

    与此同时,改革之际,需防止各环节截留改革红利,工商登记制度亦不例外。

    2012年8月以来,吉林省累计有11996户企业通过验资e线通平台免费办理了验资业务,累计验资数额达到251.6亿元,为企业节省资金约6300万元。

    根据臧忠生介绍,过去验资,需要由中介机构出具验证报告。而中介机构出具验证报告,会根据资金数额向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而验资e线通平台直接砍掉了这部分收费。

    这仅是可统计的部分。还有部分企业申办者因无力提供注册资金转而借助中介,其中支付的费用是隐性的,难以统计。但显性的是,改革之后,代办企业注册的中介消失不见。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7月发布的最近统计数据,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激发了市场活力,3月至6月,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440.06万户,同比增长20.48%,注册资本(金)7.22万亿元,同比增长54.37%。其中,新增企业规模主要集聚在1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规模段,占新登记注册企业的90%以上。

    从2014年3月1日在全国铺开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主要惠及中小企业。因而,这些因改革新政而“井喷”的中小企业能否活下来、活得好,是衡量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败的重要维度之一。

    李克强近日在公开场合指出,政府今后要注重对新注册企业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服务。要把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住,该扶的扶好。如何为这些新生的企业营造易于存活的土壤,是改革者们正在求解的问题。(秦夕雅 薛丹丹 郑娜)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