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伊拉克埃尔比勒8月13日电(记者 尚乐 梁有昶)13日中午,汉盛贸易伊拉克公司的孙树隆给记者发来信息:“我们准备再观望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撤离。” 汉盛是一家从事工程机械贸易的中国公司,其伊拉克分公司位于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市区。记者12日到公司采访时,5名中方员工对是否撤离正犹豫不定。 本月初,伊拉克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极端武装突然向库尔德自治区武装发起进攻,并相继从后者手中夺取了库区周边的多个重要城镇,目标直指库区首府埃尔比勒。而随着8日美军在埃尔比勒附近发动空袭,当地逃离战火的人数预计将不断攀升。 据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介绍,目前在库区的中资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承包、信息通信和进出口贸易,此外还有一些中国公民在库区经商。使馆高度重视库区中国公民安全。库区周边环境突然恶化后,使馆密切关注形势发展,第一时间对库区中资公司和其他人员发出安全提示,动态掌握库区中国公民的数量及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措施,向中方人员提供必要帮助。同时,使馆定期向中资公司编发安全形势通报,方便中方人员合理研判形势、及时做好应对。目前,接近冲突区域的绝大多数中国公民已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 在汉盛公司,记者看到公司院内停满了起重机、推土车等工程设备。小孙告诉记者,以前这些工程车都停在院外的公路边展示,但最近门前经常有军车来往,他们也不敢把车辆往外开了。 公司临时负责人老马说,动荡的局势严重影响了业务开展,“营业额下降了一多半”。之前的一些订单不断被取消,往伊拉克中部和南部运送设备也越来越难,去年一台设备的运费大约是600美元,现在涨到6000美元也没人愿意运。 在长期动荡的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一直被称为是“安全的绿洲”,这也是汉盛公司考虑在埃尔比勒设立分公司的重要原因。小孙说,虽然现在炮火就在几十公里外,但“公司5个人没有什么恐惧急躁的情绪”。 他们同时也做好了撤离准备。老马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申办了前往伊朗和土耳其签证,“做好两手准备吧,一旦这边走不通就从另一边撤离”。 来自浙江的李楷2009年随姐姐来到伊拉克,目前在埃尔比勒市中心著名的皇家商场经营一家名为“功夫”的中餐厅,妻子在楼下经营箱包生意。 “之前营业额还不错。”李楷告诉记者,从6月份武装冲突爆发以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餐厅营业额直线下降,“减少了三分之二都不止”。记者在餐厅采访的两个小时里,来吃饭的人寥寥无几。 李楷的妻子刚刚从国内探亲回来,他们两岁多的儿子现在宁波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李楷妻子这次本想把儿子带过来,但城外的战事让她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记者问到对安全有没有担心时,李楷呵呵一笑说:“好像打不打也跟我们不搭嘎(关系不大),安全方面倒没有太多担心。”但惨淡的生意让李楷动了停业回国休整一段时间的念头。最近他两次向商场提出暂停营业的申请都被拒绝。商场方面担心一旦李楷的中餐厅停业,隔壁的印度餐厅和菲律宾餐厅等外国商户会跟风撤离。 在距皇家商场不远的街上有家名为“熊猫”的连锁酒店,老板是当地库尔德人,来自辽宁抚顺的顾艳华是合伙人之一,随她一起来埃尔比勒的还有三个同乡姐妹。 国内的家人都很担心顾大姐的安危,姐姐和儿子每天一个电话催她回去。但库尔德老板告诉她不要害怕:“我们的自由斗士(库尔德武装人员)一定能战胜恐怖分子。” 顾大姐说,酒店的生意还好,她们在这里的收入也不错,一旦回国就不便再回来,所以几个姐妹都不愿离开。尽管这样,她还是给几个人办理了邻国签证并联系了在当地的朋友,“一旦形势恶化就往伊朗或者土耳其撤”。 顾大姐说她最担心的还是缺少信息,掌握不了外面的情况。采访结束后,她一再嘱咐记者:“有什么新情况一定第一时间告诉我啊。” 相比一些同胞的未雨绸缪,有几家中资公司已经行动起来。中石油大庆公司在库区杜胡克和苏莱曼尼亚等地从事钻井等业务,由于施工现场危险系数较高,应当地甲方公司要求,大庆公司正陆续将大部分员工撤回国内。而据华为公司一名员工说,华为在埃尔比勒的员工有一半已经转移到东边的苏莱曼尼亚,“等形势好些了再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