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简政放权要让公众感受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8-31 07:1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罗宇凡、华春雨)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届政府上任以来,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再加上此前取消的一大批行政审批,简政放权成绩斐然。

    但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提到了当前简政放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包括有些部门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放虚不放实,放小不放大,放利小责重“含金量”低的、留利大责轻“含金量”高的;有些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仅仅针对特定主体、特定行为,多数人感受不到;有些下放审批权的项目,主要是权力在各级政府间纵向调整,对市场主体的实质性影响有限,而一些涉及市场主体众多、申请频率较高的审批项目,如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资质资格许可等,却保留较多。

    除此之外,在一些地方、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和专家看来,对普通公众和市场主体而言,政府“松绑”的实际感受仍不是十分明显。

    简政放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有改革的效果需要时间来验证,短期内公众和市场主体对“放权”感知不明显有政策滞后的原因,但也不可否认,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无法跳脱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眼前利益的局限:或是不愿意轻易放掉手中的权力,不愿意轻易打破靠行政权力划分的利益格局;或是明知“一管就死”却更担心“一放就乱”,对自身丢掉审批权力后的社会治理能力缺乏信心。

    必须看到,简政放权是政府部门对自己的一场“革命”,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自身权力格局的调整,管住那只“看得见的手”,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

    “简政”只是手段,“放权”才是目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深入领会中央、国务院的决心和意图,切实推进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让公众和市场主体真正感受到政府的权力小了,市场的空间大了,让简政放权的效力得到切实体现。

责任编辑: 雷丽娜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