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年救树——辽宁绥中重旱区抗旱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9-02 18:4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沈阳9月2日电(记者 孙仁斌)“我活了52岁,头一次见这座水库干了。”2日,辽宁绥中县秋子沟乡谭杖子村村民谭会君站在干涸的水库底说。

    目前,辽宁省63年来最严重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绥中县作为全省旱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有1383万株果树受灾,占全县果树总量的81.4%。

    谭会君家种植了近60亩地的白梨、李子、苹果树和10多亩玉米,入夏以来,当地基本没下过雨,水果的个头和品质都不好。走进谭会君家的果园,记者看到乒乓球大小的白梨挂在枝头,谭会君说:“每年这时候都有商贩上门来收果,今年听说这边旱,人家都不来了。”

    比水果卖不出去更让谭会君心焦的是如果再不下雨,果树可能要旱死。“小梨树从苗种到产果,需要十到十五年时间。大梨树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

    谭会君花了2000多元雇挖掘机在水库底挖了两个大坑,从库底攒点水抽上山浇灌果树。“坑里水也不多,缓两天能浇几十棵果树,玉米绝收也顾不上了。这些树是一家人的命根子,说什么也不能旱死。”

    在谭杖子村,随处可见村民打井抽水或从村外的河沟里拉水回来浇灌果树的身影。

    村支书谭国森告诉记者,全村1900亩地,主要种植苹果、梨和李子等果树。每年出产约26万斤水果,是村民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受旱情影响,今年水果减产6成左右。

    除果树“喊渴”外,人畜饮水困难同样是困扰当地居民的一大难题。今年65岁的刘少军,每天都要扛着扁担爬过一个山坡挑两担水回家,“一盆水洗脸、洗手用一天,晚上用来洗脚,舍不得倒。”

    据了解,旱情使绥中县大部分水库、方塘干涸,县内9条河流全部断流,18个乡镇共3.7万人、1.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针对旱情,绥中县新挖、深挖抗旱水源2131处,新打井1380眼,每天出动抗旱人员逾10万人次,进行抗旱减灾作业。 

责任编辑: 薛雪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