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局长出席首届中国应急广播大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9-16 15:58 来源: 气象局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郑国光出席首届中国应急广播大会时表示 
将推出广播气象精品 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2014中国应急广播大会于9月16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旨在通过沟通政府、行业组织及社会团体,提升应急广播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宣传应急广播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呼吁全社会关注应急广播事业。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民政部副部长、国家减灾委秘书长姜力,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等,应邀出席大会并致辞。郑国光表示,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广播部门的合作,继续推出适合不同频率、不同人群的广播气象精品,为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郑国光在致辞中指出,广播历来是气象信息传播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目前,国家级广播气象服务已经覆盖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经济之声、中国之声等6个频率,每天节目首播总量34档,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发布系统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语音播发系统也实现了无缝对接。

  “一份及时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可以挽救许多生命。”郑国光强调,服务人民、让人民满意一直是广大气象工作者的职业追求,更需要广大媒体的帮助。近年来,气象部门与广播等媒体一道,着力提高气象预报服务信息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及时性,努力宣传气象科普特别是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显著提高了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的水平和效益;未来将继续与广大媒体合作,进一步扩大气象预报服务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增强及时性,做好气象科普宣传。

  郑国光认为,国家应急广播为边远山区、建设工地等防灾减灾薄弱地区和环节实现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全覆盖提供了可能,应当成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他希望加快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完善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对接,真正成为政府直接面向灾区群众提供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的有效指挥调度平台,成为政府、公众和灾区民众沟通情况传达意见的重要载体。

  田进指出,抓紧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完善,对于提升我国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同时透露,目前,广电总局正抓紧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从工程、技术、标准、法制、机制等方面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开展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作必须以合作为切入点,没有强大的应急信息源支持、没有广泛的应急信息传输渠道、没有百姓易得的应急信息接收终端,应急广播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介绍说,“因此,我们先后与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水利部、民政部、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实现了应急信息实时共享;与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开展了预警信息发布试验。”据介绍,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震区试验开播“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这是首次以“国家应急广播”为呼号对灾区民众定向播出的应急广播,并及时发布了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同时,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加快推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与中国气象局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相互融合,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 林巧婷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