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中国参与反恐国际合作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9-25 21:00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王慧慧、侯丽军)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4日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反恐峰会,既重申了中国一以贯之的反恐立场,也针对新形势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反映了中方对反恐问题的高度重视,中国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合作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一如既往,倡导联合国发挥主导

    目前,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恐怖主义势力在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中东地区日益猖獗。中东地区冲突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恐怖和极端分子前往参战。他们一旦“回流”,将对各国、地区乃至国际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挑战。

    王毅表示,面对恐怖主义新回潮,我们应该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必须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国际反恐斗争必须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主导作用,采取军事行动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安理会决议,不能采取双重标准,更不能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挂钩。

    专家认为,恐怖主义是人类和国际社会面临的公敌。中国的反恐态度鲜明坚决,同大多数国家的观点一致。中国提出的反恐基本原则和共同标准是反恐行动的理念指引,这是较之于具体的反恐行动更为核心的问题。

    新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知要达成一致,不能认为恐怖势力在一国是恐怖性质,在他国就不是了。联合国宪章是反恐的基本规则,以往经验证明,如果超越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不仅容易引起争议,而且可能产生很多严重后果。

    “西方媒体长期有一些不公平的解读,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和中东国家挂钩。其实中东国家是恐怖主义的直接受害者,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更加现实、严峻,但他们的声音和看法却未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宫小生说。

    与时俱进,提出反恐新思路

    针对恐怖主义的新动向和新变化,王毅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他主张建立反恐数据库和信息交流平台;封堵利用社交媒介传播极端思想的渠道;冲突周边国家有效加强边境管控,打击地下钱庄等非法活动,阻断恐怖融资;依法打击、取缔散布和传播极端思想的场所和人员。

    宫小生认为,军事行动只是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的一部分。如果国际社会能从源头、网络、资金、培训、武器来源以及恐怖主义分子流动方面加以封堵,恐怖分子将无法生存。这是国际社会应当努力的方向。

    前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表示,现在的极端恐怖组织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极端思想,扩大影响力,吸引人们参与,这确实是一个新特点。这些宣传对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很有蛊惑性,如果对它的严重性不给予重视并及时切断,将产生严重后果,用王毅的话说就是“这是事关世界未来的战斗”。

    切实行动,支持中东国家反恐

    对于身处反恐一线的中东国家,王毅表示,中方坚定支持地区国家的反恐努力,支持伊拉克加强反恐能力建设,愿在情报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同各方加强合作。中方将向伊拉克包括库尔德地区提供6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援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富认为,中东地区已就反对“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极端暴恐势力达成共识,中国支持国际社会在中东打击极端恐怖主义。中国非常关注伊拉克局势,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中国做出的反恐切实努力。

    “有一些声音指责中国的反恐态度不清晰、反恐行动不得力,这是没有道理的。中国与许多国家有反恐、警务和安全合作,而且呼吁各国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中国反恐的力度前所未有。”宫小生表示。 

责任编辑: 郭慕清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