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近一年“金改”三大突破口成绩显著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9-26 16:23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上海9月26日电(记者姚玉洁、何欣荣)最新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开业近一年来,新设金融及类金融机构等超过3000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累计发布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的意见和13项实施细则,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为后续进一步改革提供了载体和空间。

    截至8月末,上海自贸区内新设持牌类金融机构87家,类金融机构453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296家,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2179家,共计3015家,占新设企业总数的25%。

    记者梳理发现,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改革方面的突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上海自贸区在国内率先建成一批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市场。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于9月18日正式开业,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也在区内注册成立。此外,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清算所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也计划在自贸区内新设或增设交易场所,上海保险交易所也在积极筹划中。

    其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上海成为人民币产品定价和清算中心。今年1-8月,自贸区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563亿元,同比增长约2.5倍;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发生272亿元;人民币境外借款发生174.3亿元。有关机构测算,由于境外资金成本较低,此举可以使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10%—20%。

    其三,推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建设,为后续金融改革奠定基础。截至8月底,已有10家中资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共开立了4110个自由贸易账户。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运行平稳,没有成为热钱流入套利和资金向内渗透的管道。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展FT账户的使用范围,从中资银行拓展到外资银行,从银行拓展至信托、公募基金和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现阶段FT账户下只能做人民币业务,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外币业务,以实现自由贸易账户的本外币功能一体化。

责任编辑: 郭慕清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